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海关及关税论文

广州地区进口金属材料检验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主要概念界定第14-16页
        1.2.1 商品检验第14-15页
        1.2.2 政府监管第15页
        1.2.3 合格评定第15页
        1.2.4 金属材料第15页
        1.2.5 风险管理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页
        1.3.3 简要评析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页
        1.4.3 研究方法第18页
    1.5 论文结构与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政府监管进口商品及风险管理理论依据第20-27页
    2.1 政府监管理论第20-21页
        2.1.1 监管的理论与依据第20页
        2.1.2 政府监管理论的基本理念第20-21页
    2.2 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第21-22页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1页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基本理念第21-22页
    2.3 风险管理理论第22-24页
        2.3.1 风险的定义第22-23页
        2.3.2 风险的防控第23-24页
    2.4 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机构职能第24-27页
        2.4.1 我国商检机构历史沿革第25-26页
        2.4.2 我国商检制度第26-27页
第三章 广州地区进口金属材料检验监管现状第27-40页
    3.1 广州地区进口金属材料监管主体与对象第27-30页
        3.1.1 检验监管主体第27-28页
        3.1.2 检验监管对象第28-30页
    3.2 广州地区进口金属材料检验监管模式第30-35页
        3.2.1 检验监管模式与流程第30-32页
        3.2.2 风险分级制度管理第32-35页
    3.3 广州地区进口法定检验金属材料现状第35-40页
        3.3.1 广州地区进口法定检验金属材料的贸易现状第35-36页
        3.3.2 广州地区进口法定检验金属材料的质量状况第36-37页
        3.3.3 过往检出典型不合格案例第37-40页
第四章 广州进口金属材料检验监管存在问题与原因第40-52页
    4.1 检验监管存在的问题第40-46页
        4.1.1 进口检验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第40-41页
        4.1.2 进口检验监管过度依赖抽批检验第41-43页
        4.1.3 第三方采信及社会共治参与度低第43-44页
        4.1.4 进口检验监管相关部门联动不足第44-45页
        4.1.5 进口检验监管缺乏信用激励措施第45-46页
    4.2 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第46-52页
        4.2.1 对外贸易高速发展,法律法规本身的滞后性被放大第46页
        4.2.2 检管一体化传统模式下职能冲突,影响检验监管成效第46-47页
        4.2.3 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快速发展,但是供给不平衡第47-49页
        4.2.4 未实现信息整合共享,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链条第49-50页
        4.2.5 检验检疫信用管理体系已经建立,但缺乏吸引力第50-52页
第五章 完善广州地区进口金属材料监管思路建议第52-59页
    5.1 经验借鉴第52-54页
        5.1.1 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第52-53页
        5.1.2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第53页
        5.1.3 先进经验概述第53-54页
    5.2 对策建议第54-59页
        5.2.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管职能第54页
        5.2.2 完善风险分级,升级后续处置方式第54-55页
        5.2.3 推动关检深度融合,促进贸易便利化第55-56页
        5.2.4 活用企业技术优势,加强第三方采信第56-57页
        5.2.5 强化监管部门协同,完善风险监测第57-58页
        5.2.6 拓展信用内内涵,释放征信红利第58-59页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件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跨境电商企业经营战略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替代效应和扩张效应竞争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