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脂肪酶简介 | 第13-14页 |
1.1.1 脂肪酶的来源 | 第13-14页 |
1.1.2 脂肪酶的结构特点 | 第14页 |
1.1.3 脂肪酶的应用 | 第14页 |
1.2 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 | 第14-17页 |
1.2.1 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简介 | 第14-15页 |
1.2.2 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的克隆表达 | 第15-16页 |
1.2.3 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的生化结构 | 第16页 |
1.2.4 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7-20页 |
1.3.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特点 | 第17-18页 |
1.3.2 提高外源蛋白表达的策略 | 第18-19页 |
1.3.3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系统 | 第19-20页 |
1.4 维生素E衍生物 | 第20-21页 |
1.4.1 维生素E衍生物简介 | 第20-21页 |
1.4.2 酶法合成维生素E醋酸酯 | 第21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CRL1在毕赤酵母的高效分泌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 第24-44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5-29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2.2.3 菌株和质粒 | 第26页 |
2.2.4 培养基的配置 | 第26-27页 |
2.2.5 溶液的配置 | 第27-2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9-36页 |
2.3.1 分泌型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9-31页 |
2.3.2 分泌型重组菌株的构建和筛选 | 第31-33页 |
2.3.3 蛋白纯化 | 第33-35页 |
2.3.4 酶学性质分析 | 第35页 |
2.3.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2.4.1 分泌型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6-37页 |
2.4.2 分泌型重组毕赤酵母菌株的构建和筛选 | 第37-38页 |
2.4.3 启动子和信号肽改造对分泌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4 分泌型重组CRL1的蛋白纯化 | 第39-41页 |
2.4.5 分泌型重组CRL1的酶学性质 | 第41-42页 |
2.4.6 高表达分泌型重组株的3L补料分批发酵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CRL1在毕赤酵母的高效表面展示及酶学性质分析 | 第44-61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45-46页 |
3.2.1 主要仪器 | 第45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45页 |
3.2.3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45-46页 |
3.2.4 培养基的配置 | 第46页 |
3.2.5 溶液的配置 | 第46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6-51页 |
3.3.1 表面展示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46页 |
3.3.2 表面展示重组菌株的构建和筛选 | 第46页 |
3.3.3 多拷贝重组菌株的构建和筛选 | 第46-47页 |
3.3.4 重组菌株的基因拷贝数鉴定 | 第47-48页 |
3.3.5 毕赤酵母重组菌株的胞内蛋白提取 | 第48-49页 |
3.3.6 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 | 第49页 |
3.3.7 酵母细胞载酶量测定 | 第49-50页 |
3.3.8 表面展示CRL1酶学性质测定 | 第50页 |
3.3.9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0-5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3.4.1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和筛选 | 第51-52页 |
3.4.2 多拷贝表面展示重组菌株的构建和筛选 | 第52-53页 |
3.4.3 多拷贝表面展示重组菌株过表达HAC1转录因子 | 第53-54页 |
3.4.4 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 | 第54-55页 |
3.4.5 表面展示重组菌株展示效率分析 | 第55页 |
3.4.6 表面展示CRL1的酶学性质分析 | 第55-58页 |
3.4.7 高表达表面展示重组菌株的3L补料分批发酵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CRL1在无溶剂体系中催化合成维生素E醋酸酯 | 第61-75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4.2.1 主要试剂 | 第61-62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6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2-67页 |
4.3.1 硝酸法鉴定D-α-生育酚 | 第62-63页 |
4.3.2 脂肪酶催化剂的制备 | 第63页 |
4.3.3 催化反应体系 | 第63页 |
4.3.4 催化反应条件优化 | 第63-64页 |
4.3.5 体系放大及产物纯化 | 第64页 |
4.3.6 HPLC-UV定量检测方法 | 第64-66页 |
4.3.7 其他分离检测方法 | 第66-67页 |
4.3.8 产物纯化 | 第67页 |
4.3.9 产物表征 | 第67页 |
4.3.10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7-73页 |
4.4.1 脂肪酶和酰基供体筛选 | 第67-68页 |
4.4.2 反应条件优化 | 第68-71页 |
4.4.3 产物分离纯化 | 第71页 |
4.4.5 产物表征 | 第71-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创新点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