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基于地理表象转换能力培养提高的教学策略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1 理论价值第13页
        1.2.2 实践价值第13页
    1.3 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表象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地理表象及其转换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1.5.1 研究技术路线第15-16页
        1.5.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2.1 文献法第16页
            1.5.2.2 分析综合法第16页
            1.5.2.3 要素分析法第16-17页
第2章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7-20页
    2.1 地理表象的概念第17页
    2.2 地理表象转换的概念第17-18页
    2.3 理论基础第18-20页
        2.3.1 建构主义理论第18页
        2.3.2 双重编码理论第18-19页
        2.3.3 心理旋转实验理论第19-20页
第3章 培养学生地理表象转换能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20-23页
    3.1 培养学生地理表象转换能力的必要性分析第20-21页
        3.1.1 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性第20页
        3.1.2 地理表象及其转换在概念学习中的基础性地位第20-21页
        3.1.3 地理学学科特征对学习方法的必然要求第21页
    3.2 培养学生地理表象转换能力的可行性分析第21-23页
        3.2.1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表象转换基础第21页
        3.2.2 地理表象转换的可操作性第21-22页
        3.2.3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条件支撑第22-23页
第4章 人教版必修1中地理表象的归类与转换途径探讨第23-33页
    4.1 教材中地理表象的归类第23-27页
    4.2 不同地理表象的转换手段与途径探讨第27-30页
        4.2.1 地理景观表象与其他形式的表象信息之间的转换第27-28页
        4.2.2 不同地理空间尺度系统表象之间的信息转换第28-29页
        4.2.3 不同地理知识系统之间的表象信息转换第29页
        4.2.4 不同维度之间地理表象的信息转换第29-30页
        4.2.5 地理过程表象的转换第30页
    4.3 实现地理表象转换的制约因素分析第30-33页
        4.3.1 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第30-31页
        4.3.2 学生的地理表象知识匮乏第31页
        4.3.3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与空间定位不准确第31-32页
        4.3.4 教师对地理表象及其转换的认识不够深刻第32-33页
第5章 地理表象转换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证分析第33-42页
    5.1 类比拓扑结构图构建地理表象的逻辑体系第33-35页
    5.2 借助原理图简化表象信息实现探究学习第35-37页
    5.3 借助多媒体手段完成地理表象之间的多维转换第37-38页
    5.4 根据学生的认知习惯选择适当的图形表象第38-39页
    5.5 增加学生的表象模型积累第39-40页
    5.6 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象能力第40-42页
第6章 结论与反思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作者简历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议论文论据选用问题及教学策略
下一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