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孕法律问题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0-1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2 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代孕 | 第12-21页 |
2.1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 第12-15页 |
2.1.1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概念及分类 | 第12页 |
2.1.2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历史发展 | 第12-14页 |
2.1.3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 第14-15页 |
2.2 代孕的定义及分类 | 第15-17页 |
2.2.1 局部代孕与完全代孕 | 第15-16页 |
2.2.2 无偿型代孕和有偿代孕 | 第16页 |
2.2.3 亲属间代孕和非亲属间代孕 | 第16页 |
2.2.4 医学原因代孕和非医学原因代孕 | 第16-17页 |
2.3 代孕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 | 第17-21页 |
2.3.1 代孕引发的社会问题 | 第17-18页 |
2.3.2 代孕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8-21页 |
3 国内外代孕的立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1-26页 |
3.1 国内外代孕的立法现状 | 第21-24页 |
3.2.1 完全禁止型 | 第21-22页 |
3.2.2 有限开放型 | 第22-23页 |
3.2.3 完全开放型 | 第23-24页 |
3.2 中国代孕的立法现状及不足 | 第24-25页 |
3.3 国外代孕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6页 |
4 完善我国代孕法律制度的思考 | 第26-35页 |
4.1 我国代孕有限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6-27页 |
4.1.1 我国对代孕有限开放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4.2 对中国代孕有限开放的立法建议 | 第27-35页 |
4.2.1 代孕主体资格的限定 | 第27-29页 |
4.2.2 代孕合同 | 第29-30页 |
4.2.3 代孕类型的适用 | 第30-32页 |
4.2.4 代孕亲子关系的认定 | 第32-33页 |
4.2.5 代孕技术应用的监管 | 第33-34页 |
4.2.6 完善代孕的立法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作者简历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