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论文

基于寻路行为的地下商业街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14-32页
    1.1 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1.1.1 研究的社会背景第14-15页
        1.1.2 基于人的行为方式设计理念的发展第15-16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6-18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6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6-18页
    1.3 研究对象的定义与范围限定第18-19页
        1.3.1 地下商业街概述第18页
        1.3.2 寻路行为第18页
        1.3.3 研究范围限定第18-19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9-26页
        1.4.1 有关地下商业街的研究第19-23页
        1.4.2 有关寻路的研究第23-26页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第26-31页
        1.5.1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5.2 研究方法第27-29页
        1.5.3 结构与框架第29-31页
    1.6 创新点第31页
    1.7 本章小结第31-32页
2 相关理论概述第32-50页
    2.1 寻路相关理论第32-40页
        2.1.1 寻路的定义第32-33页
        2.1.2 寻路的研究发展第33-34页
        2.1.3 寻路的决策情况第34-36页
        2.1.4 影响寻路的因素第36-37页
        2.1.5 寻路的评价要素第37-39页
        2.1.6 寻路的模型建构第39-40页
    2.2 空间认知相关理论第40-45页
        2.2.1 认知和认知心理学第40-41页
        2.2.2 空间认知和认知地图第41-43页
        2.2.3 室内空间认知第43-44页
        2.2.4 空间认知与寻路的关系第44-45页
    2.3 标识系统相关理论第45-47页
        2.3.1 标识的定义第45-46页
        2.3.2 标识的分类和发展第46-47页
        2.3.3 标识与寻路的关系第47页
    2.4 空间认知、标识系统和寻路的关系第47-48页
    2.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3 地下商业街的特点及其调研分析第50-68页
    3.1 地下商业街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第50-51页
        3.1.1 地下商业街的历史演变第50页
        3.1.2 地下商业街的发展趋势第50-51页
    3.2 地下商业街的特点第51-56页
        3.2.1 地下商业街的环境特点第51-52页
        3.2.2 地下商业街空间的特点第52-54页
        3.2.3 地下商业街空间的类型和组合方式第54-56页
    3.3 人在地下商业街中的心理行为和需求分析第56-59页
        3.3.1 人在地下商业街中的心理行为分析第56-58页
        3.3.2 使用者在地下商业街的需求分析第58-59页
    3.4 调研与分析第59-66页
        3.4.1 调研的内容和方法第60-61页
        3.4.2 调研案例第61-66页
    3.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4 寻路行为模式下的地下商业街实验研究第68-96页
    4.1 地下商业街寻路实验的研究方法、目的及流程第68页
        4.1.1 实验目的第68页
        4.1.2 研究方法第68页
        4.1.3 实验流程第68页
    4.2 地下商业街中寻路的问卷调查分析第68-77页
        4.2.1 在地下商业街中是否有迷路现象第68-71页
        4.2.2 发生迷路时人们的行为选择方式第71-72页
        4.2.3 便于寻路的空间因素分析第72-73页
        4.2.4 附录A1 调研问卷结果汇总分析第73-77页
    4.3 地下商业街寻路的相关实验第77-80页
        4.3.1 寻路路径特征数据采集实验第77-78页
        4.3.2 三峡广场地下商业街寻路实验第78-79页
        4.3.3 节点认知实验第79-80页
    4.4 寻路实验结果分析第80-92页
        4.4.1 寻路路径特征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第80-82页
        4.4.2 寻路行为结果解析第82-89页
        4.4.3 节点空间认知实验分析第89-92页
        4.4.4 实验结果小结第92页
    4.5 地下商业街现状问题小结第92-95页
        4.5.1 空间导向设计不够清晰第93-94页
        4.5.2 标识导向设计不够完善第94页
        4.5.3 情感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第94-95页
    4.6 本章小结第95-96页
5 基于寻路行为的地下商业街设计原则及策略第96-140页
    5.1 基于寻路行为的地下商业街设计原则第96-98页
        5.1.1 整体化第96-97页
        5.1.2 秩序化第97页
        5.1.3 差异化第97页
        5.1.4 人性化第97-98页
    5.2 基于寻路行为的地下商业街空间导向设计策略第98-120页
        5.2.1 加强入口的可识别性设计第99-102页
        5.2.2 加强地下商业街与周边环境的连续性第102-106页
        5.2.3 地下商业街内部空间导向设计第106-118页
        5.2.4 不同类型地下商业街空间导向设计策略第118-120页
    5.3 基于寻路行为的地下商业街情感氛围营造设计策略第120-127页
        5.3.1 引入自然元素第120-122页
        5.3.2 引入人的活动方式第122-124页
        5.3.3 引入文化氛围第124-125页
        5.3.4 营造趣味性氛围第125-127页
    5.4 基于寻路行为的地下商业街标识导向设计策略第127-137页
        5.4.1 标识导向设置原则第127-130页
        5.4.2 标识导向设计原则第130-132页
        5.4.3 标识导向设计策略第132-136页
        5.4.4 不同类型地下商业街标识导向设计策略第136-137页
    5.5 本章小结第137-140页
6 结语第140-142页
    6.1 论文总结第140-141页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8页
附录第148-160页
    A.研究调查问卷第148-160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年人宜步行住区空间环境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地区为例
下一篇:棚户区改造居民满意度综合评价研究--基于重庆市抽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