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6-20页 |
一、选题的原因 | 第16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定义及法律特征 | 第20-22页 |
第一节 定义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特征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我国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投基金的法律监管体系 | 第22-31页 |
第一节 法律体系 | 第22-27页 |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 | 第22-23页 |
二、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行方式的界定 | 第23-24页 |
三、合格投资者的判定标准 | 第24页 |
四、基金管理人以及从业人员从业资格 | 第24-25页 |
五、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管理 | 第25-26页 |
六、基金管理人职责 | 第26-27页 |
七、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的规定 | 第27页 |
第二节 监管机构体系 | 第27页 |
第三节 我国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监管体系的不足之处 | 第27-31页 |
一、法律资源散 缺乏整合 | 第27-28页 |
二、行业自律监管不足 | 第28-29页 |
三、监管部门缺少整合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对我国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监管的依据 | 第31-34页 |
第一节 市场的运作需要调节 | 第31页 |
第二节 私法自治的局限性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基金管理人道德风险的存在 | 第32页 |
第四节 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现实问题凸显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经验借鉴 | 第34-43页 |
第一节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的法律体系 | 第34-38页 |
一、美国私募基金的注册制度 | 第34-38页 |
第二节 私募发行方式和规模的规定 | 第38页 |
第三节 合格的投资者的资格和人数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投资顾问的监管 | 第39-41页 |
一、有限合伙的普通合伙人 | 第39-40页 |
二、投资顾问的注册以及豁免 | 第40-41页 |
三、投资顾问管理的监督 | 第41页 |
第五节 美国的监管机构体系 | 第41-43页 |
一、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机构体系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我国有限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体系的构建 | 第43-53页 |
第一节 确定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原则 | 第43-47页 |
一、适度监管原则 | 第43-44页 |
二、细化监管原则 | 第44页 |
三、建立备案制为主、核准制为辅的制度 | 第44-46页 |
四、加强行业自律的原则 | 第46页 |
五、加强与其他法律对接的原则 | 第46页 |
六、保护基金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原则 | 第46-47页 |
七、促进融资便利原则 | 第47页 |
第二节 完善法律体系 | 第47-51页 |
一、整合现有的法律资源 | 第47-48页 |
二、由人大常委会制定统一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 | 第48页 |
三、补足目前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 | 第48-49页 |
四、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填补法律空白处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完善监管机构的体系 | 第51-53页 |
一、明确证监会为统一的监管机构 | 第51页 |
二、明确基金协会的自律组织地位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