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Z5010型塔式起重机结构分析与优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课题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4 塔式起重机国内外发展概述 | 第14-17页 |
1.4.1 国外塔机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1.4.2 国内塔机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QTZ5010型塔机结构与有限元模型 | 第19-29页 |
2.1 QTZ5010型塔机结构 | 第19-22页 |
2.1.1 塔机金属结构 | 第20-21页 |
2.1.2 塔机结构参数 | 第21-22页 |
2.2 QTZ5010塔机有限元模型 | 第22-28页 |
2.2.1 有限元分析基础 | 第22-23页 |
2.2.2 数据转换与网格化分 | 第23-25页 |
2.2.3 塔机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5-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塔机吊臂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29-38页 |
3.1 塔机工况载荷 | 第29-30页 |
3.1.1 载荷种类 | 第29-30页 |
3.1.2 载荷系数 | 第30页 |
3.2 塔机吊臂典型工况分析 | 第30-34页 |
3.2.1 典型工作过程 | 第30-31页 |
3.2.2 静力学计算工况 | 第31-32页 |
3.2.3 吊臂结构工况载荷 | 第32-33页 |
3.2.4 各工况约束处理 | 第33-34页 |
3.3 静力学分析结果 | 第34-37页 |
3.3.1 工况一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3.3.2 工况二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3.3.3 工况三分析结果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塔机结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 第38-49页 |
4.1 塔机结构动态特性分析 | 第38-40页 |
4.1.1 动态特性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4.1.2 有限元模态分析法 | 第39-40页 |
4.2 塔机结构模态分析 | 第40-45页 |
4.2.1 塔机标准节模态分析 | 第40-41页 |
4.2.2 塔身模态分析 | 第41-42页 |
4.2.3 塔机回转机构模态分析 | 第42-43页 |
4.2.4 塔机吊臂模态分析 | 第43-45页 |
4.3 塔机结构稳定性分析 | 第45-48页 |
4.3.1 结构稳定性理论 | 第45-46页 |
4.3.2 塔身稳定性屈曲分析 | 第46-47页 |
4.3.3 稳定性屈曲分析结果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塔机吊臂结构优化 | 第49-62页 |
5.1 现代优化设计方法 | 第49-50页 |
5.2 吊臂结构参数化建模 | 第50-51页 |
5.2.1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50-51页 |
5.2.2 APDL命令流 | 第51页 |
5.3 塔机吊臂优化数学模型 | 第51-54页 |
5.3.1 优化方法选择 | 第51-52页 |
5.3.2 优化设计变量 | 第52-53页 |
5.3.3 目标函数构建 | 第53页 |
5.3.4 约束条件确立 | 第53-54页 |
5.4 优化结果分析 | 第54-59页 |
5.4.1 优化结果 | 第54-57页 |
5.4.2 结果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5.5 优化后典型工况分析 | 第59-61页 |
5.5.1 工况一分析结果 | 第59页 |
5.5.2 工况二分析结果 | 第59-60页 |
5.5.3 工况三分析结果 | 第60-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