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多元协同视角下贵州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7-8页
    1.2 文献综述第8-12页
        1.2.1 关于协同理论的国外研究综述第8-9页
        1.2.2 有关协同理论的国内研究综述第9-10页
        1.2.3 关于坡地和坡地经济的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 核心概念界定第12-13页
        1.3.1 坡地经济第12-13页
        1.3.2 多元协同第13页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写作框架第13-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2 写作框架第14-15页
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18页
    2.1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5-16页
    2.2 协同理论第16-18页
        2.2.1 协同理论起源与发展第16页
        2.2.2 协同理论的内涵第16-17页
        2.2.3 坡地经济的发展与协同理论的相关性分析第17-18页
3 贵州省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供给及存在的问题第18-47页
    3.1 我国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内涵及其分类第18-33页
        3.1.1 政府主导型供给模式第18-24页
        3.1.2 政府为主导的外部企业供应形式第24-28页
        3.1.3 多元主体供给模式第28-33页
    3.2 贵州省发展坡地经济的基础条件第33-38页
        3.2.1 自然地理环境第33-36页
        3.2.2 社会经济条件第36-38页
    3.3 贵州省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情况第38-43页
        3.3.1 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维护第40页
        3.3.2 融资机制与资金供应第40-41页
        3.3.3 技术推广与教育培训第41页
        3.3.4 农产品交易平台第41-42页
        3.3.5 生态保护与灾害预防第42-43页
    3.4 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第43-45页
        3.4.1 基础设施总量供应不足第44页
        3.4.2 农村经济活力缺乏第44页
        3.4.3 后续管理机制不健全第44页
        3.4.4 人力资源匮乏第44-45页
        3.4.5 农民参与度低第45页
    3.5 贵州省坡地经济发展中公共服务典型供给模式分析第45-47页
        3.5.1 单一的政府主导供给模式第45-46页
        3.5.2 村民自主供给的服务模式第46页
        3.5.3 多元供给模式第46-47页
4 贵州省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模式的经验观察第47-56页
    4.1 贵州省石阡县五德镇概况第47-49页
    4.2 石阡县五德镇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模式萌芽:专业合作社联合多元主体供给模式第49-52页
        4.2.1 伍德镇合作社成立背景第49页
        4.2.2 伍德镇农业合作社构建组成第49-51页
        4.2.3 石阡县五德镇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多元主体供给模式的特征第51-52页
    4.3 基于石阡县五德镇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多元主体参与供给模式调查结果的审视和分析第52-55页
        4.3.1 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多元主体参与供给模式的的主体结构及其运作机理第52-53页
        4.3.2 石阡县五德镇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多元主体参与供给模式的主要形式第53-55页
    4.4 经验提炼:多元参与协同供给路径第55-56页
5 多元协同视角下贵州省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研究第56-65页
    5.1 多元协同视角下贵州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基本要素第56-58页
        5.1.1 公平和效率是价值要素第56页
        5.1.2 以政府主导是关键要素第56-57页
        5.1.3 以多元协同为核心要素第57-58页
    5.2 多元协同视角下贵州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完善途径第58-65页
        5.2.1 转变理念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供给第58-59页
        5.2.2 健全协供给的公共财政保障第59-60页
        5.2.4 拓宽协同供给的监督渠道,构建有效评价机制第60-62页
        5.2.5 整合多元主体需求,搭建协同供给信息平台第62-65页
6 结束语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下一篇:基层执法部门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以G省L市公安系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