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2.1 关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2 关于养老保险中的政府责任的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 | 第19-22页 |
2.1.1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 | 第19-20页 |
2.1.2 马克思主义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21页 |
2.1.3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 第21-22页 |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 | 第22-24页 |
2.2.1 关于公平正义的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 | 第23-24页 |
2.3 关于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24-27页 |
第3章 我国“城居保”的制度设计与政府责任概述 | 第27-37页 |
3.1 我国“城居保”的制度设计 | 第27-30页 |
3.1.1 我国“城居保”制度设计的初衷 | 第27页 |
3.1.2 我国“城居保”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7-30页 |
3.2 我国“城居保”制度设计中的政府责任 | 第30-33页 |
3.2.1 我国“城居保”制度中政府责任的内涵 | 第30-31页 |
3.2.2 我国“城居保”制度中政府应承担责任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3.3 我国“城居保”制度中政府责任的演变 | 第33-37页 |
第4章 我国“城居保”制度中政府责任的缺失分析 | 第37-43页 |
4.1 立法保障方面:立法滞后且缺乏公平性、科学性 | 第37-38页 |
4.2 制度设计方面:基础养老金偏低,制度激励作用弱 | 第38-41页 |
4.3 财政支持方面:中央财政支持不足,地方财政困难 | 第41-42页 |
4.4 管理和监督方面: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监管体制不健全 | 第42-43页 |
第5章 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责任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 第43-49页 |
5.1 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责任的成功经验 | 第43-46页 |
5.1.1 瑞典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 | 第43-44页 |
5.1.2 巴西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 | 第44-46页 |
5.2 瑞典和巴西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责任的成功经验的启示 | 第46-49页 |
第6章 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居保”制度中政府责任的路径分析 | 第49-61页 |
6.1 立法支持方面:完善“城居保”制度相关法律体系 | 第49-51页 |
6.1.1 推动“城居保”法律体系建设,明确政府的立法责任 | 第49-50页 |
6.1.2 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法律监督体系 | 第50-51页 |
6.1.3 建立争议解决的法律渠道 | 第51页 |
6.2 制度设计方面:提高基础养老金设置标准,增强制度激励 | 第51-53页 |
6.2.1“城居保”要在制度设计上兼顾公平与效率 | 第51-52页 |
6.2.2 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建立浮动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制度 | 第52页 |
6.2.3 增强制度的激励,尽快从“制度全覆盖”走到“人群全覆盖” | 第52-53页 |
6.3 财政支持方面:提高政府财政补贴水平,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53-56页 |
6.3.1 提高政府财政补贴水平,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 | 第53页 |
6.3.2 完善省对县进行直接管理的财政体制,将财政权适度下放 | 第53-54页 |
6.3.3 建立科学合理的各级政府财政筹资责任分担制度 | 第54-55页 |
6.3.4 构建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困难 | 第55-56页 |
6.3.5 清晰界定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产权,避免纠纷 | 第56页 |
6.4 监督管理方面: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和统筹层次,完善监管机制 | 第56-61页 |
6.4.1“城居保”基金实现科学管理运营的途径,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 第57-59页 |
6.4.2 建立权力适当集中的监督管理体制 | 第59-60页 |
6.4.3 提高经办机构办事能力,建立垂直经办体系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