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3 研究路线图 | 第15-16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2 区域生态建设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20页 |
2.1.1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 | 第18页 |
2.1.2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 第18-19页 |
2.1.3 区域经济可持续运行的机理 | 第19-20页 |
2.2 生态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理论 | 第20-21页 |
2.2.1 生态系统 | 第20-21页 |
2.2.2 城市经济系统 | 第21页 |
2.3 评价方法的综合概述 | 第21-24页 |
2.3.1 专家评判法 | 第22页 |
2.3.2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2页 |
2.3.3 层次分析法 | 第22页 |
2.3.4 TOPSIS法 | 第22-24页 |
3 江西省城市生态建设评价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30页 |
3.1 江西省城市生态建设概况 | 第24-26页 |
3.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25页 |
3.1.2 江西省城市生态建设的必要性、优越性和代表性 | 第25-26页 |
3.2 江西省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26-30页 |
3.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求和原则 | 第26-27页 |
3.2.2 江西省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初选 | 第27页 |
3.2.3 江西省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筛选 | 第27-29页 |
3.2.4 江西省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29-30页 |
4 TOPSIS模型在江西省城市生态建设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 第30-48页 |
4.1 对指标进行正向规范化处理 | 第30-33页 |
4.1.1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30-31页 |
4.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1-32页 |
4.1.3 评价模型的确定 | 第32-33页 |
4.2 数据处理及评价结果分析 | 第33-39页 |
4.2.1 江西省各城市2011年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及数据来源 | 第33-34页 |
4.2.2 指标无量纲处理及正向规范化处理后的结果 | 第34-35页 |
4.2.3 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得各指标权重 | 第35页 |
4.2.4 江西省城市生态综合发展指数 | 第35-37页 |
4.2.5 生态综合发展指数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 第37-39页 |
4.3 江西省城市生态建设评价结果分析 | 第39-48页 |
4.3.1 城市生态建设综合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39-44页 |
4.3.2 评价结果中的问题分析 | 第44-48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8-54页 |
5.1 结论 | 第48页 |
5.2 建议 | 第48-54页 |
5.2.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 第48-50页 |
5.2.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 | 第50页 |
5.2.3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 第50-51页 |
5.2.4 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实力 | 第51页 |
5.2.5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 第51-52页 |
5.2.6 完善社会机制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