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总结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均衡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0-34页 |
2.1 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均衡性的内涵 | 第20-22页 |
2.1.1 公共交通资源及其特性 | 第20-21页 |
2.1.2 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均衡性 | 第21-22页 |
2.2 快速城市化地区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2-26页 |
2.2.1 城市化与快速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 | 第22-24页 |
2.2.2 快速城市化地区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33页 |
2.3.1 交通公平理论 | 第26-29页 |
2.3.2 社会分层与空间分异 | 第29-31页 |
2.3.3 剥夺与空间剥夺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快速城市化地区公共交通剥夺空间模式 | 第34-46页 |
3.1 公共交通剥夺的空间模式 | 第34-36页 |
3.2 公共交通剥夺评价方法 | 第36-37页 |
3.2.1 公共交通剥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页 |
3.2.2 公共交通剥夺评估模型 | 第36-37页 |
3.3 研究区域及交通小区划分 | 第37-43页 |
3.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7-38页 |
3.3.2 交通小区划分 | 第38-39页 |
3.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9-42页 |
3.3.4 因子分析结果 | 第42-43页 |
3.4 快速城市化地区公共交通剥夺空间分异特征 | 第43-45页 |
3.4.1 公共交通剥夺主因子空间分布特征 | 第43-44页 |
3.4.2 公共交通剥夺空间分异特征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快速城市化地区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均衡性评估 | 第46-55页 |
4.1 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均衡性评估模型 | 第46-49页 |
4.1.1 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均衡性评估模型 | 第46-48页 |
4.1.2 可达性评估模型 | 第48-49页 |
4.1.3 交通小区整体可达性评估模型 | 第49页 |
4.2 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均衡性评估 | 第49-54页 |
4.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9-50页 |
4.2.2 可达性空间格局 | 第50-53页 |
4.2.3 公共交通资源空间均衡性分析 | 第53-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快速城市化地区公共交通资源均衡配置策略 | 第55-64页 |
5.1 基于区域剥夺补偿原理的公共交通资源均衡配置策略 | 第55-57页 |
5.1.1 区域剥夺补偿概念及原理 | 第55-56页 |
5.1.2 基于区域剥夺补偿原理的公共交通资源均衡配置策略 | 第56-57页 |
5.2 底线公平理念下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均衡性保障策略 | 第57-60页 |
5.2.1 底线交通公平理念的提出 | 第57-58页 |
5.2.2 公共交通底线公平的内涵 | 第58-59页 |
5.2.3 公共交通底线公平的基本原则 | 第59-60页 |
5.3 公共交通底线公平测量指标体系 | 第60-63页 |
5.3.1 公共交通成本公平性的测量指标 | 第60-61页 |
5.3.2 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测量指标 | 第61-62页 |
5.3.3 公共交通服务公平性的测量指标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