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呼吸道模型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2 颗粒物在人体呼吸道暴露与沉积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呼吸强度对颗粒物暴露与沉积影响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4 现存研究问题与不足 | 第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颗粒物的运动沉降机理与人体呼吸过程 | 第18-27页 |
2.1 颗粒物的运动沉降特性 | 第18-21页 |
2.1.1 颗粒物的受力分析及运动方程 | 第18-19页 |
2.1.2 颗粒物在呼吸道内的沉降机理 | 第19-21页 |
2.2 颗粒物在下呼吸道暴露量的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2.3 呼吸过程及呼吸强度 | 第23-25页 |
2.3.1 呼吸流量变化规律 | 第23-24页 |
2.3.2 呼吸参数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颗粒物在人体下呼吸道暴露的实验方法 | 第27-38页 |
3.1 环境舱及通风系统 | 第27-28页 |
3.1.1 环境舱 | 第27-28页 |
3.1.2 实验环境参数 | 第28页 |
3.2 实验原理及仪器设备 | 第28-31页 |
3.2.1 实验原理 | 第28-29页 |
3.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9-31页 |
3.3 人体呼吸活动仿真模型 | 第31-33页 |
3.3.1 呼吸道模型 | 第31-32页 |
3.3.2 肺部容积模型——亚克力箱 | 第32页 |
3.3.3 人工肺 | 第32-33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3.4.1 实验工况 | 第33-34页 |
3.4.2 实验流程 | 第34-36页 |
3.4.3 实验注意事项 | 第36页 |
3.5 颗粒物单分散性测试结果 | 第36-37页 |
3.6 小结 | 第37-38页 |
4.不同活动状态下颗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暴露量研究 | 第38-53页 |
4.1 概述 | 第38页 |
4.2 不同活动状态对女性测试结果的影响与分析 | 第38-44页 |
4.2.1 平躺状态下下呼吸道颗粒物的数量分析 | 第39-40页 |
4.2.2 静坐状态下下呼吸道颗粒物的数量分析 | 第40-41页 |
4.2.3 站立状态下下呼吸道颗粒物的数量分析 | 第41-42页 |
4.2.4 不同状态下颗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暴露情况(女性) | 第42-44页 |
4.3 不同活动状态对男性测试结果的影响与分析 | 第44-48页 |
4.3.1 平躺状态下下呼吸道颗粒物的数量分析 | 第44-45页 |
4.3.2 静坐状态下下呼吸道颗粒物的数量分析 | 第45页 |
4.3.3 站立状态下下呼吸道颗粒物的数量分析 | 第45-46页 |
4.3.4 不同状态下颗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暴露情况(男性) | 第46-48页 |
4.4 男性、女性在相同活动状态下颗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暴露情况 | 第48-51页 |
4.4.1 平躺状态下下呼吸道颗粒物的数量分析 | 第48-49页 |
4.4.2 静坐状态下下呼吸道颗粒物的数量分析 | 第49-50页 |
4.4.3 站立状态下下呼吸道颗粒物的数量分析 | 第50页 |
4.4.4 六种工况下颗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暴露情况 | 第50-51页 |
4.5 小结 | 第51-53页 |
5.预测颗粒物下呼吸道暴露情况的数学模型 | 第53-64页 |
5.1 概述及假设 | 第53-54页 |
5.2 数学方程的建立 | 第54-55页 |
5.3 基于MATLAB软件求解颗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暴露情况 | 第55-62页 |
5.3.1 女性下呼吸道颗粒物的数量分析 | 第56-58页 |
5.3.2 男性下呼吸道颗粒物的数量分析 | 第58-61页 |
5.3.3 不同活动状态下,颗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暴露情况 | 第61-62页 |
5.4 MATLAB计算解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5.5 小结 | 第63-64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6.2 讨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附录1:洁净度测试 | 第72-74页 |
附录2:实验部分设备信息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