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地表水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1-13页 |
1.1.1 地表水氨氮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1-12页 |
1.1.2 地表水锰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2-13页 |
1.2 氨氮和锰去除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氨氮的去除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锰的去除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复合锰氧化膜催化氧化法 | 第16-18页 |
1.3.1 活性氧化膜的制备 | 第16-17页 |
1.3.2 活性氧化膜的结构性质 | 第17页 |
1.3.3 活性氧化膜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17-18页 |
1.3.4 活性氧化膜的应用 | 第18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8-20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2.1.1 工艺流程 | 第20-21页 |
2.1.2 水质参数及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1.3 实验用试剂配制 | 第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2.2.1 去除氨氮和锰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2.2 同步去除氨氮和锰的影响因素探究方法 | 第23页 |
2.2.3 除氨氮和锰的机理探究方法 | 第23-26页 |
3 复合锰氧化膜对氨氮和锰的去除效能及动力学方程拟合 | 第26-33页 |
3.1 地表水条件适应性研究 | 第26-27页 |
3.2 不同浓度氨氮和锰的去除效果及动力学过程 | 第27-30页 |
3.2.1 不同浓度氨氮的去除效果及动力学过程 | 第27-29页 |
3.2.2 不同浓度锰的去除效果及动力学过程 | 第29-30页 |
3.3 不同滤速下氨氮和锰的去除效果及动力学拟合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水质条件对复合锰氧化膜同步去除氨氮和锰的影响 | 第33-46页 |
4.1 溶解氧的影响 | 第33-35页 |
4.1.1 除氨氮过程与溶解氧的关系 | 第33-34页 |
4.1.2 除锰过程与溶解氧的关系 | 第34-35页 |
4.2 PH值和碱度对复合锰氧化膜除锰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1 不同pH值下的除锰效果 | 第35-36页 |
4.2.2 不同碱度下的除锰效果 | 第36页 |
4.3 氨氮和锰同步去除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 第36-40页 |
4.3.1 锰对除氨氮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2 氨氮对除锰的影响 | 第37-39页 |
4.3.3 亚硝氮对除锰的影响 | 第39-40页 |
4.4 亚铁对氨氮和锰同步去除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1 亚铁对除氨氮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2 亚铁对除锰的影响 | 第41页 |
4.5 温度的影响 | 第41-45页 |
4.5.1 不同温度下氨氮和锰的去除效果 | 第41-42页 |
4.5.2 冬季低温条件除锰效果的强化 | 第42-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复合锰氧化膜去除氨氮和锰的机理研究 | 第46-58页 |
5.1 生物作用与催化氧化作用的区分 | 第46-49页 |
5.1.1 除氨氮过程中生物与催化氧化作用鉴别 | 第47-48页 |
5.1.2 除锰过程中生物与催化氧化作用鉴别 | 第48-49页 |
5.2 除锰机理随运行时间的变化 | 第49-54页 |
5.2.1 除锰过程吸附和氧化的区分方法 | 第49-50页 |
5.2.2 除锰过程吸附和氧化比例随时间的变化 | 第50-52页 |
5.2.3 滤料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 第52-54页 |
5.3 水质条件综合影响考察 | 第54-57页 |
5.3.1 普通石英砂滤料对比 | 第54-55页 |
5.3.2 复合锰氧化膜滤料运行情况 | 第55-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页 |
6.2 建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