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PC连续刚构桥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北美 | 第13-14页 |
·欧洲 | 第14页 |
·澳洲 | 第14-15页 |
·国内 | 第15页 |
·PC连续刚构桥下挠病害实例 | 第15-17页 |
·鹦鹉渡桥(Parrotts Ferry Bridge) | 第15页 |
·挪威斯托尔马桥(Stolma Bridge) | 第15页 |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 | 第15页 |
·重庆黄花园嘉陵江大桥 | 第15-16页 |
·湖北黄石长江大桥 | 第16页 |
·重庆江津长江大桥 | 第16页 |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 | 第16页 |
·大和铺大桥 | 第16页 |
·广东南海金沙大桥主桥 | 第16-17页 |
·PC连续刚构桥下挠分析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 | 第17-19页 |
·预应力损失(有效性降低) | 第19-20页 |
·结构开裂降低主梁刚度 | 第20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温度效应研究 | 第22页 |
·预应力配束研究 | 第22页 |
·主梁截面尺寸研究 | 第22页 |
·新旧规范效应对比研究 | 第22页 |
·背景工程简介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温度效应研究 | 第24-42页 |
·温度效应 | 第24-25页 |
·温度效应分析的关键 | 第24-25页 |
·温度效应的计算方法 | 第25页 |
·国内外规范关于温度梯度的规定 | 第25-32页 |
·《JTJ 023—8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 第25页 |
·《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 第25-26页 |
·《TB10002.3—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 第26-27页 |
·美国规范(AASHTO—2005) | 第27-28页 |
·新西兰桥梁设计规范(New Zealand Bridge Manual—2003) | 第28-29页 |
·德国桥梁规范(DIN 1072—1985) | 第29-30页 |
·澳大利亚标准(AS5100-2004) | 第30页 |
·欧洲标准(Eurocode-2003) | 第30-31页 |
·国内外规范温度梯度对比 | 第31-32页 |
·国内外规范温度效应对比分析 | 第32-40页 |
·国内外规范温度应力对比分析 | 第32-37页 |
·国内外规范温度自应力对比分析 | 第37-38页 |
·国内外规范温度次应力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不同桥面铺装温度效应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预应力配束优化研究 | 第42-59页 |
·概述 | 第42-44页 |
·纵向预应力配束形式 | 第42页 |
·纵向长束预应力损失 | 第42-43页 |
·顶板悬臂束设置形式 | 第43-44页 |
·纵向预应力配束研究 | 第44-56页 |
·永久作用 | 第44-46页 |
·持久状况恒载 | 第46-48页 |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 | 第48-52页 |
·持久状况弹性阶段截面应力验算 | 第52-56页 |
·竖向预应力有效性分析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主梁截面尺寸研究 | 第59-74页 |
·概述 | 第59页 |
·主梁腹板厚度参数分析 | 第59-62页 |
·主梁高度参数分析 | 第62-69页 |
·主跨跨中主梁高度参数分析 | 第62-66页 |
·主墩墩顶主梁高度参数分析 | 第66-69页 |
·主梁高度变化规律参数分析 | 第69-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新旧规范效应对比分析 | 第74-81页 |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JTJ 021—89[S]》) | 第74-77页 |
·法向应力验算 | 第74-75页 |
·主应力验算 | 第75-77页 |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JTG D62—2004[S]》) | 第77-80页 |
·法向应力验算 | 第77-79页 |
·主应力验算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设计对策 | 第81-8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