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我国乡村征地冲突的治理--以乡村自治为视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9-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0页
        1.3.2 访谈法第10-11页
        1.3.3 比较研究法第11页
    1.4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4.3 文献综合评述第17-18页
    1.5 研究的基本概念第18-19页
        1.5.1 土地征收第18页
        1.5.2 征地冲突第18页
        1.5.3 村民参与第18-19页
        1.5.4 村民自治第19页
    1.6 研究的相关理论第19-24页
        1.6.1 冲突理论第19-20页
        1.6.2 公众参与理论第20-21页
        1.6.3 村民自治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1-22页
        1.6.4 村民自治的有效条件第22-24页
第二章 乡村征地冲突与治理现状第24-31页
    2.1 乡村征地冲突现状第24-25页
    2.2 乡村征地冲突治理现状第25-28页
        2.2.1 针对征地冲突原因提出对策第25-26页
        2.2.2 政府与农民博弈与治理第26-27页
        2.2.3 以行为为治理对象第27-28页
    2.3 农村征地冲突治理困境—农民缺乏有效参与第28-31页
        2.3.1 农民参与征地的途径第28-30页
        2.3.2 农民参与实践的困境第30-31页
第三章 村民参与缺失实质—村民自治功能的缺失第31-35页
    3.1 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强权控制第31-33页
    3.2 村委会权力监督机制缺失第33页
    3.3 村民内部凝聚力弱化第33-34页
    3.4 村民参与能力过低第34-35页
第四章 乡村征地实践的案例分析第35-44页
    4.1 广西南宁市M村的征地实践第35-40页
        4.1.1 M村主要背景概况第35-37页
        4.1.2 M村的征地状况第37-38页
        4.1.3 M村的征地过程第38-40页
    4.2 海南省陵水县黎安镇大墩村的征地实践第40-42页
        4.2.1 大墩村的征地背景第40-41页
        4.2.2 政府包干征地工作第41页
        4.2.3 农民成为征地主体第41-42页
    4.3 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第42-44页
        4.3.1 政府有限主导第42-43页
        4.3.2 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第43页
        4.3.3 村民的参与情况第43-44页
第五章 强化村民自治,改善村民参与征地冲突治理的环境第44-48页
    5.1 政府有限主导的乡村征地治理第44-45页
    5.2 发挥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治理作用第45-46页
    5.3 提高村民参与能力第46页
    5.4 完善征地制度拓宽农民的参与渠道第46-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48-50页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48-49页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49页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探析--以无锡市W社区失地农民为例
下一篇:扬州市社区民防体系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