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机制研究--以网络治理理论为分析视角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8页
    1.1 问题的缘起与选题的意义第10-12页
        1.1.1 问题的缘起第10-11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12-21页
        1.2.1 区域水体污染合作治理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2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3 网络治理理论研究综述第17-21页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21-25页
        1.3.1 非政府组织第21-22页
        1.3.2 治理第22-23页
        1.3.3 网络治理第23-25页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25-26页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5-26页
        1.4.2 研究方法第26页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6-28页
        1.5.1 研究视角的创新第26页
        1.5.2 研究内容的创新第26-28页
第二章 网络治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机制的理论依据第28-40页
    2.1 理论与实践:网络治理的兴起第28-33页
        2.1.1 网络治理兴起的理论催化第28-31页
        2.1.2 网络治理兴起的实践推动第31-33页
    2.2 网络治理结构第33-35页
        2.2.1 网络治理主体第33页
        2.2.2 网络治理类型第33-34页
        2.2.3 网络治理集成第34页
        2.2.4 网络治理要素第34-35页
    2.3 网络治理运作机制与绩效第35-37页
        2.3.1 网络治理运作机制第35-36页
        2.3.2 网络治理绩效第36-37页
    2.4 网络治理应用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可行性分析第37-40页
        2.4.1 网络治理应用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匹配性第37-38页
        2.4.2 “网络绩效—网络运作—网络结构”分析第38-40页
第三章 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的现实逻辑第40-55页
    3.1 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治理的范围界定第40-43页
        3.1.1 太湖流域简介第40-41页
        3.1.2 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来源第41-43页
    3.2 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必要性第43-48页
        3.2.1 公民大众环境治理能力的分散性第43-44页
        3.2.2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优劣互补的需要第44-48页
    3.3 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的现状第48-55页
        3.3.1 政府主导下的合作关系状态第48-49页
        3.3.2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内容与形式第49-52页
        3.3.3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成效与问题第52-55页
第四章 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困境与挑战第55-64页
    4.1 结构与运作:网络治理视角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考量维度第55-56页
        4.1.1 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中政府与非政府合作的结构第55-56页
        4.1.2 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中政府与非政府合作的运作第56页
    4.2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结构性困境第56-59页
        4.2.1 政府与非政府合作地位的不平等第56-58页
        4.2.2 政府与非政府合作目标与内容的模糊第58-59页
    4.3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运作性挑战第59-64页
        4.3.1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沟通不畅第59-60页
        4.3.2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保障不足第60-64页
第五章 区域水体污染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案例的比较与借鉴第64-72页
    5.1 北美五大湖流域水体污染治理案例的启示第64-67页
        5.1.1 北美五大湖流域与太湖流域的相似性分析第64-65页
        5.1.2 北美五大湖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第65-67页
    5.2 黄浦江流域死猪案例引发的思考第67-69页
        5.2.1 黄浦江流域死猪事件的由来第67-68页
        5.2.2 黄浦江流域死猪事件折射区域水体污染治理存在的困境第68-69页
    5.3 水体污染合作治理案例的经验借鉴第69-72页
        5.3.1 政府应在水污染治理中扮演“同辈中的长者”角色第69-70页
        5.3.2 大力支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第70页
        5.3.3 非政府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第70页
        5.3.4 水环境治理协调机制的建立第70-72页
第六章 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机制的重构与再造第72-92页
    6.1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既有合作模式评析第72-74页
        6.1.1 参与式治理模式第72-73页
        6.1.2 功能分类型合作模式第73-74页
        6.1.3 简要评析第74页
    6.2 网络治理之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可行性第74-77页
        6.2.1 现有太湖流域网络技术的发展第74-75页
        6.2.2 太湖流域政府积极寻求与社会力量合作第75-76页
        6.2.3 太湖流域非政府组织的成长与发展第76-77页
    6.3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网络结构的建构第77-86页
        6.3.1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关系的重新定位第77页
        6.3.2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信任的培育第77-81页
        6.3.3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目标与内容的确定第81-83页
        6.3.4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类型的多元化选择第83-86页
    6.4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网络运作机制的确立第86-92页
        6.4.1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网络协调平台的建立第86-89页
        6.4.2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网络保障机制的完善第89-92页
第七章 结语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附录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回族社区经济发展模式及变迁--基于垒坡皮毛加工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