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前言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1 传统几何教学设计的不足第8-9页
        1.1.2 国内促进学生几何认知水平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第9页
        1.1.3 促进学生几何认知水平的教学设计顺应数学教学的改革第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问题第10页
    1.4 术语界定第10页
    1.5 创新点与局限性第10-12页
2 理论背景及文献综述第12-17页
    2.1 理论背景第12-15页
        2.1.1 几何认知水平第12-13页
        2.1.2 数学教学设计第13-15页
    2.2 研究综述第15-16页
        2.2.1 几何认知水平的研究第15-16页
        2.2.2 几何教学设计的研究第16页
    2.3 小结第16-17页
3 研究方法第17-24页
    3.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3.2 问卷开发第18-19页
    3.3 问卷实施第19页
        3.3.1 研究对象第19页
        3.3.2 数据收集第19页
        3.3.3 数据分析第19页
    3.4 构建分析框架第19-2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4-50页
    4.1 两个班级教学设计及其比较第24-43页
        4.1.1 前期分析第24-31页
        4.1.2 制定教学目标第31-35页
        4.1.3 教学过程第35-43页
        4.1.4 教学评价第43页
    4.2 教学评价及其反思第43-50页
        4.2.1 几何认知水平比较分析第43-48页
        4.2.2 实验班教学设计的优点第48-49页
        4.2.3 实验班教学设计的不足第49-50页
5 结论和建议第50-53页
    5.1 结论第50-51页
        5.1.1 学生几何认知水平比较分析第50页
        5.1.2 教案的比较分析第50-51页
    5.2 建议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A 平行线性质认知水平测试问卷第55-58页
附录B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评价测试卷第58-59页
附录C 对照班“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第59-61页
附录D 实验班“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第61-68页
附录E “平行线的性质”反思后教案第68-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研究
下一篇: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衔接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