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国内外对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活力复兴研究 | 第16-21页 |
1.4.1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1.4.2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1.4.3 相关案例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青岛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中山路历史街区关系 | 第21-32页 |
2.1 青岛城市结构空间形态演变及特征 | 第21-25页 |
2.1.1 青岛建制至德占时期之前(1891 年至 1897 年) | 第21-22页 |
2.1.2 德占时期(1897 年至 1914 年) | 第22页 |
2.1.3 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至解放前(1914 年至 1949 年) | 第22-23页 |
2.1.4 解放初期至市政府东迁前(1949 年至 1992 年) | 第23-24页 |
2.1.5 市政府东迁至今(1992 年至今) | 第24-25页 |
2.2 中山路历史街区发展演变 | 第25-28页 |
2.2.1 中山路的产生 | 第25-26页 |
2.2.2 中山路发展繁荣 | 第26-27页 |
2.2.3 中山路的衰败 | 第27-28页 |
2.3 青岛城市结构形态变化对中山路历史街区影响分析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中山路历史街区特征及现状分析 | 第32-49页 |
3.1 社会特征及状况 | 第32-34页 |
3.1.1 居民人口结构 | 第32-33页 |
3.1.2 居民行为习惯 | 第33-34页 |
3.1.3 居民交往特点 | 第34页 |
3.2 经济特征及状况 | 第34-40页 |
3.2.1 商业业态 | 第34-36页 |
3.2.2 商业活力 | 第36-38页 |
3.2.3 消费群体 | 第38-40页 |
3.3 建筑风貌特征 | 第40-44页 |
3.3.1 欧式建筑 | 第41-43页 |
3.3.2 里院建筑 | 第43-44页 |
3.4 街道与交通特征 | 第44-48页 |
3.4.1 交通组织 | 第44-45页 |
3.4.2 街道尺度 | 第45-48页 |
3.5 文化特征 | 第48页 |
3.5.1 文化场所 | 第48页 |
3.5.2 商业文化 | 第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中山路历史街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9-63页 |
4.1 存在问题 | 第49-56页 |
4.1.1 社会活力低下 | 第49-50页 |
4.1.2 商业人气不足 | 第50-52页 |
4.1.3 文化内涵缺失 | 第52-53页 |
4.1.4 街区风貌特色消退 | 第53-54页 |
4.1.5 交通组织混乱 | 第54-55页 |
4.1.6 街道属性不完善 | 第55-56页 |
4.2 中山路衰退类型 | 第56页 |
4.3 中山路衰败原因 | 第56-62页 |
4.3.1 未能对历史街区进行积极地保护与有效利用 | 第56-59页 |
4.3.2 缺乏与城市结构变化相协调 | 第59页 |
4.3.3 发展定位与现实条件不符 | 第59-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中山路历史街区保护途径 | 第63-68页 |
5.1 物质层面 | 第63-65页 |
5.1.1 街道空间格局 | 第63-64页 |
5.1.2 建筑风貌 | 第64-65页 |
5.2 精神文化层面 | 第65-67页 |
5.2.1 居住文化 | 第65页 |
5.2.2 老字号商业文化 | 第65-66页 |
5.2.3 市井文化 | 第66-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基于保护基础上中山路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研究 | 第68-77页 |
6.1 中山路复兴目标、原则与契机 | 第68-70页 |
6.1.1 中山路复兴目标 | 第68页 |
6.1.2 中山路复兴的原则 | 第68-69页 |
6.1.3 中山路复兴的契机 | 第69-70页 |
6.2 基于城市整体发展层面的结构性调整策略 | 第70-71页 |
6.3 基于中山路街区层面复兴策略 | 第71-75页 |
6.3.1 基于区域社区特质的复兴策略 | 第71-73页 |
6.3.2 基于城市发展中缺失功能错位发展的策略 | 第73-75页 |
6.3.3 基于挖掘旅游文化为主导的复兴策略 | 第75页 |
6.4 中山路未来与展望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