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动漫暴力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24页
    1 概念界定第14-15页
        1.1 动漫第14页
        1.2 动漫暴力第14-15页
    2 媒体暴力的相关理论第15-17页
        2.1 涵化理论第15页
        2.2 社会学习理论第15-16页
        2.3 暗示理论第16页
        2.4 刺激转移理论第16页
        2.5 一般攻击模型第16-17页
    3 动漫暴力的相关研究第17-24页
        3.1 动漫中暴力的数量和动漫暴力的关联特征第17-20页
        3.2 动漫暴力对攻击性影响的相关研究第20-24页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第24-28页
    1 问题提出第24-25页
        1.1 以往研究不足第24页
        1.2 问题提出第24-25页
    2 研究意义第25-26页
        2.1 理论意义第25页
        2.2 实践意义第25-26页
    3 研究目的第26页
    4 研究假设第26-27页
    5 研究构成与步骤第27页
    6 核心概念界定第27-28页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第28-88页
    研究一 动漫暴力场景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第28-52页
        1 研究目的第28页
        2 研究假设第28页
        3 研究方法第28-34页
            3.1 被试选取第28-29页
            3.2 实验材料第29-30页
            3.3 实验工具第30-31页
            3.4 实验设计第31页
            3.5 因变量的测量第31页
            3.6 实验程序第31-34页
            3.7 统计处理第3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4-46页
            4.1 动漫暴力场景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影响第34-36页
            4.2 动漫暴力场景特征对青少年敌意情绪的影响第36-40页
            4.3 动漫暴力场景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第40-44页
            4.4 动机程度数据第44-46页
        5 讨论第46-50页
            5.1 动漫暴力的特写程度、血腥程度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影响第46-48页
            5.2 动漫暴力的特写程度、血腥程度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敌意情绪的影响第48-49页
            5.3 动漫暴力的特写程度、血腥程度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第49-50页
        6 小结第50-52页
    研究二 动漫暴力本身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第52-70页
        1 研究目的第52页
        2 研究假设第52页
        3 研究方法第52-54页
            3.1 被试选取第52-53页
            3.2 实验材料第53-54页
            3.3 研究工具第54页
            3.4 实验设计第54页
            3.5 因变量的测量第54页
            3.6 实验程序第54页
            3.7 统计处理第5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54-64页
            4.1 动漫暴力本身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影响第54-56页
            4.2 动漫暴力本身特征对青少年敌意情绪的影响第56-59页
            4.3 动漫暴力本身特征青少年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第59-62页
            4.4 动机程度数据第62-64页
        5 讨论第64-67页
            5.1 动漫暴力的现实程度、幽默程度对不同性别青少年的攻击性认知影响第64-65页
            5.2 动漫暴力的现实程度、幽默程度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敌意情绪的影响第65-66页
            5.3 动漫暴力的现实程度、幽默程度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第66-67页
        6 小结第67-70页
    研究三 动漫暴力后果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第70-88页
        1 研究目的第70页
        2 研究假设第70页
        3 研究方法第70-73页
            3.1 被试选取第70-71页
            3.2 实验材料第71-72页
            3.3 研究工具第72页
            3.4 实验设计第72页
            3.5 因变量的测量第72页
            3.6 实验程序第72页
            3.7 统计处理第72-73页
        4 结果与分析第73-84页
            4.1 动漫暴力后果特征对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影响第73-74页
            4.2 动漫暴力后果特征对青少年敌意情绪的影响第74-78页
            4.3 动漫暴力后果特征青少年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第78-82页
            4.4 动机程度数据第82-84页
        5 讨论第84-87页
            5.1 受害者痛苦程度、施暴者惩罚程度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影响.第84-85页
            5.2 受害者痛苦程度、施暴者惩罚程度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敌意情绪的影响第85-86页
            5.3 受害者痛苦程度、施暴者惩罚程度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第86-87页
        6 小结第87-88页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88-94页
    1 研究结论第88页
    2 创新之处第88-89页
        2.1 选题创新第88-89页
        2.2 研究内容创新第89页
        2.3 研究对象创新第89页
        2.4 研究材料创新第89页
    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9-90页
    4 减少动漫暴力影响的建议第90-94页
        4.1 适当控制动漫暴力元素第90页
        4.2 深入挖掘动漫思想内容第90-91页
        4.3 学校积极发挥自身教育功能第91页
        4.4 家长进行有效监督和疏导第91页
        4.5 动漫规范与分级制度的建立第91-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附录 A 单词命名任务词汇第98-100页
附录 B 敌意情绪量表第100-102页
附录 C 竞争反应时动机程度量表第102-104页
附录 D 攻击性自评量表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后悔心理与责任感、认知方式、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沙盘游戏疗法对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