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大型丝状藻类对河岸带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目录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5-25页
        1.1.1 自然河流生态系统中的 CH_4排放第16-17页
        1.1.2 城市河流系统中的 CH_4排放第17-19页
        1.1.3 大型丝状藻类对自然河流系统中 CH_4产生与排放的影响第19-24页
        1.1.4 大型丝状藻类对城市河岸湿地初级生产力及 CH_4排放的影响第24-25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6-28页
        1.3.1 研究内容第26页
        1.3.2 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第28-39页
    2.1 大型丝状藻类第28-29页
    2.2 研究区域概况第29-31页
        2.2.1 森林公园河流第30页
        2.2.2 农田河流第30页
        2.2.3 城市河流第30-31页
    2.3 研究方法第31-38页
        2.3.1 野外样品采集第31-32页
        2.3.2 实验室培养第32-33页
        2.3.3 气样的采集与分析第33-35页
        2.3.4 藻类样品采集与分析第35页
        2.3.5 上覆水样采集与分析第35页
        2.3.6 沉积物采集与分析第35-36页
        2.3.7 沉积物产甲烷潜力及甲烷氧化潜力的测定第36-37页
        2.3.8 沉积物微生物 DNA 提取和产甲烷菌定量 PCR第37-38页
    2.4 数据统计分析第38-39页
第三章 大型丝状藻类对森林公园河流滨岸湿地 CH_4排放的影响第39-47页
    3.1 藻类 Chl-a 含量变化第39-40页
    3.2 水体及沉积物理化性质第40-41页
    3.3 CH4排放通量变化第41-42页
    3.4 上覆水及沉积物中 CH_4存溶量第42-43页
    3.5 沉积物产甲烷潜力及甲烷氧化潜力第43页
    3.6 沉积物产甲烷菌丰富度的变化第43-44页
    3.7 讨论第44-46页
    3.8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大型丝状藻类对农田河流滨岸湿地 CH_4排放的影响第47-55页
    4.1 藻类 Chl-a 含量变化第47-48页
    4.2 水体及沉积物理化性质第48-49页
    4.3 CH_4排放通量变化第49-50页
    4.4 上覆水及沉积物 CH_4存溶量第50-51页
    4.5 沉积物产甲烷潜力及甲烷氧化潜力第51-52页
    4.6 沉积物产甲烷菌丰富度的变化第52页
    4.7 讨论第52-54页
    4.8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大型丝状藻类对城市河流滨岸湿地 CH_4排放的影响第55-62页
    5.1 藻类 Chl-a 含量变化第55-56页
    5.2 水体及沉积物理化性质第56-57页
    5.3 CH_4排放通量变化第57-58页
    5.4 上覆水及沉积物 CH_4存溶量第58页
    5.5 沉积物产甲烷潜力和甲烷氧化潜力第58-59页
    5.6 沉积物产甲烷菌丰富度的变化第59-60页
    5.7 讨论第60-61页
    5.8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大型丝状藻类对不同人为活动干扰河流滨岸湿地 CH_4排放影响的对比分析第62-70页
    6.1 CH_4排放通量对比分析第62-63页
    6.2 上覆水及沉积物 CH_4存溶量对比分析第63-64页
    6.3 三条河流水体及沉积物理化性质第64-65页
    6.4 沉积物产甲烷潜力和甲烷氧化潜力第65-67页
    6.5 沉积物产甲烷菌丰富度对比分析第67页
    6.6 讨论第67-69页
    6.7 小结第69-7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3页
    7.1 主要结论第70-72页
    7.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6页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母乳中PBDEs的暴露和PBDEs的生物利用度及健康风险评估
下一篇:高速公路交通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