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图表清单 | 第9-13页 |
注释表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多连杆伺服压力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考虑运动副间隙机构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多连杆伺服压力机主传动系统运动学分析 | 第21-36页 |
2.1 机构正运动学分析 | 第21-26页 |
2.1.1 位移分析 | 第21-24页 |
2.1.2 速度分析 | 第24-25页 |
2.1.3 加速度分析 | 第25-26页 |
2.2 机构逆运动学分析 | 第26-30页 |
2.2.1 逆运动学数学建模 | 第27-28页 |
2.2.2 逆运动学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28-30页 |
2.3 静力学条件下扭矩分析 | 第30页 |
2.4 运动学实例分析与仿真 | 第30-35页 |
2.4.1 运动学实例分析 | 第30-33页 |
2.4.2 运动学仿真 | 第33-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多连杆伺服压力机主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36-52页 |
3.1 机构动态静力学分析 | 第36-46页 |
3.1.1 构件质心加速度分析 | 第36-39页 |
3.1.2 动态静力学建模 | 第39-43页 |
3.1.3 动态静力学实例分析 | 第43-46页 |
3.2 机构正动力学分析 | 第46-48页 |
3.3 机构动力学仿真 | 第48-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含间隙运动副动力学建模 | 第52-65页 |
4.1 间隙的描述与建模 | 第52-56页 |
4.1.1 转动副间隙的描述与建模 | 第52-55页 |
4.1.2 移动副间隙的描述与建模 | 第55-56页 |
4.2 接触碰撞力建模 | 第56-61页 |
4.2.1 含间隙转动副接触碰撞力建模 | 第56-60页 |
4.2.2 含间隙移动副接触碰撞力建模 | 第60-61页 |
4.3 间隙铰间摩擦力建模 | 第61-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含间隙多连杆伺服压力机主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 第65-84页 |
5.1 ADAMS 动力学仿真软件简介 | 第66页 |
5.2 含间隙多连杆伺服压力机主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66-71页 |
5.2.1 机构几何尺寸和质量信息 | 第66-67页 |
5.2.2 含间隙机构动力学建模 | 第67-68页 |
5.2.3 含间隙机构动力学仿真 | 第68-71页 |
5.3 间隙对系统动态特性影响的研究 | 第71-81页 |
5.3.1 机构动态性能受间隙尺寸的影响分析 | 第71-73页 |
5.3.2 机构动态性能受曲柄转速的影响分析 | 第73-77页 |
5.3.3 机构动态性能受摩擦系数的影响分析 | 第77-78页 |
5.3.4 机构动态性能受间隙类型和数目的影响分析 | 第78-81页 |
5.4 移动副间隙导致滑块自锁现象分析 | 第81-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总结 | 第84页 |
6.2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