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问题的阐述 | 第11-12页 |
(三) 论文的结构 | 第12-13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一) 关于历年数学高考试题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关于“大纲”与“课标”中立体几何部分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 关于历年高考数学试题中立体几何部分的研究 | 第15-17页 |
(四) 关于数学试题评价指标的研究 | 第17-22页 |
三、 研究设计 | 第22-26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三) 研究的问题 | 第23页 |
(四)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五) 研究设计流程 | 第24-26页 |
四、 研究结果 | 第26-51页 |
(一) 新课标卷与大纲卷中立体几何部分试题宏观上的比较 | 第26-32页 |
1. 数学高考试卷中立体几何部分分值上的变化 | 第26-27页 |
2. 数学高考试卷中立体几何部分题型上的变化 | 第27-29页 |
3. 数学高考试卷中立体几何部分在考查知识点上的变化 | 第29-32页 |
(二) 新课标卷与大纲卷中立体几何部分试题微观上的比较 | 第32-41页 |
1. 立体几何试题综合难度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2. 高考立体几何部分试题在综合难度上的比较 | 第34-41页 |
(三) 新课标卷与大纲卷中立体几何试题实例比较 | 第41-46页 |
1. 新课标卷中的立体几何试题实例 | 第41-43页 |
2. 大纲卷中立体几何试题实例 | 第43-44页 |
3. 立体几何试题实例对比分析 | 第44-46页 |
(四) “课标”与“大纲”中立体几何部分的比较 | 第46-51页 |
1. “课标”与“大纲”中立体几何部分课程理念的比较 | 第46-47页 |
2. “课标”与“大纲”中立体几何部分课程目标的比较 | 第47-48页 |
3. “课标”与“大纲”中立体几何部分内容的比较 | 第48-49页 |
4. “课标”与“大纲”中立体几何部分内容难度的分析比较 | 第49-51页 |
五、 研究的结论及建议 | 第51-56页 |
(一) 数学高考中立体几何部分试题宏观上的变化特点 | 第51页 |
1. 高考数学新课标卷立体几何部分在分值上有所下降 | 第51页 |
2. 高考数学新课标卷立体几何部分在题型上有所变化 | 第51页 |
3. 高考数学新课标卷立体几何部分在考查知识点上变化较大 | 第51页 |
(二) 数学高考中立体几何部分试题微观上的变化特点 | 第51-52页 |
(三) 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建议 | 第52-56页 |
1. 认真研习“课标”、新教材、新试题 | 第52-53页 |
2. 从图形入手,加强三种语言的认识与转化 | 第53页 |
3. 合理的选择综合法与向量法 | 第53页 |
4. 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一 | 第60-64页 |
附录二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