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各种农药论文--杀虫剂论文

除虫菊发状根的诱导及培养条件优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1.1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概况第10-11页
    1.2 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 发根农杆菌 Ri 质粒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第12-16页
        1.3.1 发根农杆菌 Ri 质粒的特性及致病机理第12-13页
        1.3.3 Ri 质粒的转化方法第13页
        1.3.4 影响 Ri 质粒转化的因素第13-15页
        1.3.5 发状根培养物的鉴定第15页
        1.3.6 植物发状根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4 除虫菊研究进展第16-20页
        1.4.1 除虫菊资源分布情况及生物学特性第16页
        1.4.2 除虫菊活性成分研究第16-17页
        1.4.3 除虫菊杀虫活性研究进展第17-18页
        1.4.4 除虫菊素的分离提取和色谱检测第18页
        1.4.5 除虫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第18-20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28页
    2.1 试验材料第21-23页
        2.1.1 植物材料第21页
        2.1.2 供试菌种第21页
        2.1.3 化学试剂第21页
        2.1.4 有关培养基及所需试剂的配制第21-23页
        2.1.5 仪器设备第23页
    2.2 试验方法第23-28页
        2.2.1 外植体的获得第23页
        2.2.2 菌种的保存第23页
        2.2.3 发根农杆菌的活化和侵染菌液的制备第23页
        2.2.4 外植体的转化第23-24页
        2.2.5 除菌培养第24页
        2.2.6 PCR 检测第24-25页
        2.2.7 除虫菊发状根培养条件的优化第25-26页
        2.2.8 除虫菊发状根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测定和色谱检测第26-28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8-39页
    3.1 除虫菊发状根的诱导第28-30页
        3.1.1 通过除虫菊愈伤组织进行发状根的诱导第28页
        3.1.2 通过除虫菊外植体直接进行发状根的诱导第28-30页
    3.2 除虫菊发状根的鉴定第30页
    3.3 除虫菊发状根培养条件的优化第30-34页
        3.3.1 不同培养基对除虫菊发状根生长的影响第30-31页
        3.3.2 不同培养基 pH 值对除虫菊发状根生长的影响第31-32页
        3.3.3 不同装液量对除虫菊发状根生长的影响第32-33页
        3.3.4 不同接种量对除虫菊发状根生长的影响第33-34页
    3.4 除虫菊培养物的活性检测第34-37页
        3.4.1 除虫菊愈伤组织的生物活性检测第34-35页
        3.4.2 除虫菊发状根的生物活性检测第35-37页
    3.5 除虫菊发状根提取物中活性物质的气-质联用检测第37-39页
第四章 问题与讨论第39-41页
    4.1 植物外植体选择的重要性第39页
    4.2 发根农杆菌种类对发状根诱导的重要影响第39页
    4.3 乙酰丁香酮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重要作用第39-40页
    4.4 培养基在发状根诱导与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第40页
    4.5 装液量和接种量对除虫菊发状根培养的影响第40页
    4.6 除虫菊发状根有望成为生产除虫菊素的有效途径第40-41页
第五章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7页
附图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个人简介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禾谷缢管蚜兼性共生菌检测和线粒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下一篇: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性信息素研究及几种候选化合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