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地下害虫论文--其他害虫论文

禾谷缢管蚜兼性共生菌检测和线粒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1.1 禾谷缢管蚜的危害和分布第10页
    1.2 蚜虫和共生菌的关系第10-16页
        1.2.1 专性共生菌和兼性共生菌第10-11页
        1.2.2 蚜虫兼性共生菌的多样性第11-15页
        1.2.3 不同种群蚜虫兼性共生菌的感染率第15页
        1.2.4 兼性共生菌的鉴定第15-16页
    1.3 线粒体基因及其在蚜虫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第16-20页
        1.3.1 线粒体基因第16-18页
        1.3.2 线粒体 DNA 在蚜虫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第18-20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禾谷缢管蚜兼性共生菌检测第21-3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1-26页
        2.1.1 供试昆虫第21-22页
        2.1.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2页
        2.1.3 禾谷缢管蚜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22-23页
        2.1.4 禾谷缢管蚜兼性共生菌 PCR 扩增和检测第23页
        2.1.5 PCR 产物的纯化第23-25页
        2.1.6 PCR 产物的克隆第25-2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6-31页
        2.2.1 不同种群禾谷缢管蚜 S. symbiotica 检测第26-29页
        2.2.2 禾谷缢管蚜不同种群 Wolbachia 检测第29-30页
        2.2.3 禾谷缢管蚜 H. defensa 和 R. insecticola 检测第30-31页
    2.3 讨论第31-33页
        2.3.1 禾谷缢管蚜 S. symbiotica 的检测和系统发育树第31页
        2.3.2 禾谷缢管蚜 Wolbachia 的感染率和系统发育树第31-32页
        2.3.3 禾谷缢管蚜 H. defensa 和 R. insecticola 的检测第32-33页
第三章 禾谷缢管蚜不同地理种群线粒体基因多态性第33-5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3.1.1 供试昆虫第33页
        3.1.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33页
        3.1.3 禾谷缢管蚜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33页
        3.1.4 线粒体基因的扩增第33页
        3.1.5 数据处理第33-3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5-50页
        3.2.1 禾谷缢管蚜线粒体基因的扩增第35-36页
        3.2.2 不同种群序列变异分析第36-38页
        3.2.3 禾谷缢管蚜种群线粒体基因多态性第38-46页
        3.2.4 禾谷缢管蚜单倍型的系统发育树第46-49页
        3.2.5 线粒体单倍型方差分析第49-50页
    3.3 讨论第50-51页
第四章 结论第51-52页
    4.1 结论第51页
    4.2 创新点第51页
    4.3 问题与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介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湖地区机插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综合生产力比较研究
下一篇:除虫菊发状根的诱导及培养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