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德国哲学论文--二十世纪哲学论文--其他论文

我群与他群中的自我与他人--阿尔弗雷德·舒兹的社会现象学的主要论题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导言第9-16页
第一章 舒兹现象学的根本方法论:现象学与理解社会学的融合第16-37页
 第一节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意向分析与本质描述第16-19页
 第二节 舍勒对人的现象学研究第19-22页
 第三节 韦伯对行动和意义的个体主义解释第22-24页
 第四节 舒兹自我学的自然态度:自我与他人的理所当然性第24-32页
  一、自然态度总命题内的自我与他人、胡塞尔对总命题的悬搁第24-25页
  二、他人存在的总命题第25-29页
  三、生平情境第29-32页
 第五节 小结第32-33页
 注释第33-37页
第二章 我群关系:我与汝第37-64页
 第一节 自我学立场上对社会世界四个向度的划分第37-41页
  一、自然地经历与理性地思考第37-38页
  二、社会世界的内在分化及其自我学根基第38-41页
 第二节 我群关系第41-54页
  一、面对面情境中自我与他人的同步性第41-45页
  二、汝取向与他人的显现第45-49页
  三、我群关系第49-54页
 第三节 共同成长与活生生的共同当下第54-56页
 第四节 自我与他人的鲜明性第56-57页
 第五节 身体与他人经验第57-60页
  一、身体作为表达领域第57-58页
  二、他人经验第58-60页
 注释第60-64页
第三章 他群关系:我与他第64-86页
 第一节 自我与同时代人第64-74页
  一、同时代人与同时代人的世界第64-65页
  二、自我的回忆对同时代他人的再造第65-66页
  三、自我对同时代他人的理想型建构第66-70页
  四、他群取向与他群关系第70-72页
  五、同时代他我的隐匿性第72-74页
 第二节 自我与前人第74-81页
  一、前人及其行为的过去完成性质第74-75页
  二、自我对前人的取向与认识第75-79页
  三、前人与历史问题第79-81页
 第三节 自我与后人第81-83页
  一、后人之全然自由第81页
  二、理想型之失效第81-83页
 注释第83-86页
第四章 自我与他人的意义关联第86-108页
 第一节 意义的自我学赋予第86-97页
  一、自我之态度及时间观视点与意义第86-94页
  二、意义脉络与经验脉络第94-97页
 第二节 自我与他人的主体际的理解与让释第97-104页
  一、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第97-100页
  二、目的动机与原因动机第100-104页
 第三节 小结:自我与他我的不对称性第104-105页
 注释第105-108页
第五章 舒兹的世间自我学Vs.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学第108-142页
 第一节 他我问题的两个维度第108-114页
  一、先验维度第109-111页
  二、世间维度第111-114页
  三、小结第114页
 第二节 、先验构造他人中的可能困难第114-120页
  一、本我构造中的疑点第114-117页
  二、他我构造中共现理论之不足第117-118页
  三、先验自我学的唯我论困境第118-120页
 第三节 多元自我、交流与我群关系第120-125页
  一、原初自我、先验自我与孤独的哲学家第120-122页
  二、对"普遍的先验自我"概念之质疑第122页
  三、交流与我群关系的奠基关系第122-123页
  四、"复数的先验自我"概念之可疑第123-125页
 第四节 先验自我、世间自我与人的形而上学常项第125-134页
  一、自我的具体化与具身问题第126-128页
  二、死亡第128-134页
 第五节 小结:为自我学与主体主义现象学辩护第134-138页
 注释第138-142页
结语第142-146页
 注释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1页
后记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爱尔兰根学派建构主义方法论的问题域--以洛伦琛和卡姆拉为例
下一篇:历史与人的解放--罗莎·卢森堡社会革命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