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3-20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13-14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创新点 | 第18-20页 |
2 “落马官员”思想蜕变概述 | 第20-31页 |
2.1 思想蜕变与腐败行为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思想蜕变 | 第20页 |
2.1.2 腐败行为 | 第20-21页 |
2.2 思想蜕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第21-22页 |
2.2.1 思想蜕变的普遍性 | 第21-22页 |
2.2.2 思想蜕变的特殊性 | 第22页 |
2.3 “落马官员”思想蜕变的过程 | 第22-27页 |
2.3.1 廉洁自律阶段 | 第22-24页 |
2.3.2 思想斗争阶段 | 第24-25页 |
2.3.3 心安理得阶段 | 第25-27页 |
2.3.4 反躬自省阶段 | 第27页 |
2.4 “落马官员”思想蜕变的表现形式 | 第27-31页 |
2.4.1 权与权力异化 | 第27-28页 |
2.4.2 利与经济人的结合 | 第28-29页 |
2.4.3 色与人性的结合 | 第29-31页 |
3 “落马官员”思想蜕变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9页 |
3.1 党性修养退化 | 第31-32页 |
3.1.1 理想信念动摇 | 第31页 |
3.1.2 自我道德约束放松 | 第31-32页 |
3.1.3 自我思想教育淡化 | 第32页 |
3.2 社会存在的诱惑和陷阱 | 第32-34页 |
3.2.1 “社会人”的复杂人情关系 | 第32-33页 |
3.2.2 “经济人”的利益诱导 | 第33-34页 |
3.3 消极思想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1 官僚主义思想 | 第34页 |
3.3.2 特权思想 | 第34-35页 |
3.3.3 “升官发财”思想 | 第35-36页 |
3.4 制度的不完善 | 第36-37页 |
3.4.1 问责制度的缺失 | 第36页 |
3.4.2 干部人事制度不完善 | 第36-37页 |
3.4.3 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 第37页 |
3.5 监督乏力 | 第37-39页 |
3.5.1 权力的绝对化 | 第37-38页 |
3.5.2 监督缺乏独立性与强制性 | 第38页 |
3.5.3 监督忽视“纠正”功能 | 第38-39页 |
4 “落马官员”思想蜕变典型案例分析 | 第39-47页 |
4.1 “权与权力异化”典型案例分析 | 第39-42页 |
4.1.1 权力寻租理论分析“权权”现象 | 第39-40页 |
4.1.2 公共管理伦理学分析“权权”现象 | 第40-42页 |
4.2 “权与经济人”典型案例分析 | 第42-45页 |
4.2.1 “经济人”假设分析“权财”现象 | 第42-43页 |
4.2.2 心理学“场”理论分析“权钱”现象 | 第43-45页 |
4.3 “色与人性”典型案例分析 | 第45-47页 |
4.3.1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分析“权色”交易 | 第45-47页 |
5 预防官员思想蜕变的对策探讨 | 第47-57页 |
5.1 十八大以来整治官员腐败的成效 | 第47-50页 |
5.1.1 “纠风”成绩单 | 第47-49页 |
5.1.2 党内制度建设成果 | 第49-50页 |
5.2 构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想腐的道德防线 | 第50-52页 |
5.2.1 讲政德,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 第50-51页 |
5.2.2 改进作风,狠刹“四风”问题 | 第51页 |
5.2.3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 | 第51-52页 |
5.3 建立“监督合力,执纪问责”不能腐的权力运行机制 | 第52-54页 |
5.3.1 纪律挺前,深化运用“四种形态” | 第52-53页 |
5.3.2 加强党内外监督合力 | 第53-54页 |
5.3.3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机制 | 第54页 |
5.4 创造“反腐立法,严厉惩治”不敢腐的法律环境 | 第54-56页 |
5.4.1 反腐败国家立法 | 第55页 |
5.4.2 严厉惩治腐败行为 | 第55-56页 |
5.4.3 建立诚信档案与公务行为终生负责制 | 第56页 |
5.5 提供“俸禄养廉”不愿腐的经济条件 | 第56-57页 |
6 结论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