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艺术论文--建筑艺术作品的保护、修缮和仿造论文

文物古建筑防火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文物古建筑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25页
    1.1 引言第9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3 中国古建筑发展概述第10-15页
        1.3.1 隋、唐前第10-12页
        1.3.2 封建社会繁荣期—隋、唐、宋第12-14页
        1.3.3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第14-15页
    1.4 中国古建筑选择木结构的原因第15-21页
        1.4.1 自然资源决定建筑形式第15-16页
        1.4.2 木结构建筑的特点第16-18页
            1.4.2.1 取材简单第16页
            1.4.2.2 适应性强第16页
            1.4.2.3 结构灵活第16-18页
        1.4.3 木结构建筑难以保存的原因第18-19页
            1.4.3.1 先天不足第18页
            1.4.3.2 传承第18-19页
            1.4.3.3 木结构耐火性能差第19页
        1.4.4 中国古建筑的价值第19-21页
            1.4.4.1 精神价值第19-20页
            1.4.4.2 文化价值第20-21页
            1.4.4.3 实用价值第21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4页
        1.5.1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4页
        1.5.2 国外研究现状第24页
    1.6 本文研究方案第24-25页
2. 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及典型火灾案例第25-41页
    2.1 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第25-32页
        2.1.1 火灾危险大、损失大、影响广泛第25-27页
        2.1.2 古建筑火灾预防难、扑救难、管理难第27-32页
    2.2 中国古建筑火灾材料危险性第32-34页
        2.2.1 木材的燃烧特性第32-34页
        2.2.2 影响木材燃烧速度的因素第34页
        2.2.3 木材的燃点第34页
    2.3 古建筑火灾结构危险性第34-41页
        2.3.1 古建筑的木垛效应第35-36页
        2.3.2 炉膛效应第36-37页
        2.3.3 “火烧连营”效应第37-41页
3. 中国古建筑防火技术措施第41-61页
    3.1 中国古建筑防火措施第41-46页
        3.1.1 我国最早的防火措施第41-42页
        3.1.2 涂泥抹灰第42-43页
        3.1.3 防火墙第43-45页
        3.1.4 金水河、太平缸第45-46页
    3.2 现代防火技术在古建筑上的应用第46-61页
        3.2.1 火灾探测器第46-50页
        3.2.2 古建筑火灾探测器的选择第50-52页
        3.2.3 古建筑室外消火栓第52-53页
        3.2.4 自动消防水炮系统在古建筑上的应用第53-56页
        3.2.5 防雷设施第56-58页
        3.2.6 防火涂料在古建筑上的应用第58-61页
4. 不同地区古建筑防火措施及案例分析第61-81页
    4.1 不同地理条件下的古建筑类型第61页
    4.2 远离城区的古建筑第61-69页
        4.2.1 仓颉庙的简介第61-62页
        4.2.2 仓颉庙火灾隐患第62页
        4.2.3 仓颉庙案例带来的启示第62-64页
            4.2.3.1 远离城市范围古建筑消防特点第63页
            4.2.3.2 远离城市范围古建筑消防应对措施第63-64页
        4.2.4 远离城市山地古建筑第64-69页
            4.2.4.1 周公庙简介第64-65页
            4.2.4.2 周公庙防火隐患第65页
            4.2.4.3 山地古建筑消防特点第65-66页
            4.2.4.4 远离城区山地古建筑消防应对措施第66-69页
    4.3 城市范围内古建筑第69-81页
        4.3.1 西安市碑林博物馆的简介第69-70页
        4.3.2 西安市碑林博物馆火灾隐患第70-72页
        4.3.3 碑林博物馆案例带来的启示第72-74页
            4.3.3.1 城市范围古建筑消防特点第73-74页
            4.3.3.2 城市范围古建筑消防应对措施第74页
        4.3.4 城区山地古建筑第74-81页
            4.3.4.1 金台观简介第74-75页
            4.3.4.2 金台观防火隐患第75-76页
            4.3.4.3 城区山地古建筑消防特点第76-77页
            4.3.4.4 城区山地古建筑消防应对措施第77-81页
5. 古建筑防火管理措施第81-87页
    5.1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第81页
    5.2 提高防火意识,防患于未然第81页
    5.3 明确火灾的危险性第81-82页
    5.4 建立健全古建筑火灾防范机制第82-83页
        5.4.1 落实责任第82页
        5.4.2 重点地区重点保护第82页
        5.4.3 定期修缮维护第82-83页
        5.4.4 奖惩分明第83页
        5.4.5 检察制度化第83页
    5.5 完善法律法规,将古建筑消防的高度提升第83-85页
        5.5.1 法令滞后第84页
        5.5.2 技术落伍第84-85页
    5.6 古建筑火灾应急预案第85-8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致谢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南藏区传统聚落空间营建智慧及启示--以卓尼县为例
下一篇:传统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气候设计历史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