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基于GIS的城市公园类型、功能、格局与演进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第5-9页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6-17页
        1.2.1 研究目标第16页
        1.2.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9页
2 城市公园的研究进展第19-27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2 国外城市公园的研究进展第20-23页
        2.2.1 城市公园的生态学研究第21页
        2.2.2 基于 GIS 的城市公园空间分布的研究第21页
        2.2.3 城市公园的作用研究第21-23页
    2.3 国内城市公园的研究进展第23-26页
        2.3.1 城市公园的分类研究第23-24页
        2.3.2 城市公园的空间格局研究第24页
        2.3.3 城市公园的可达性研究第24-25页
        2.3.4 城市公园的防震减灾研究第25-26页
    2.4 城市公园研究述评和展望第26-27页
        2.4.1 从研究的学科视角来看第26页
        2.4.2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第26页
        2.4.3 从研究的进展来看第26-27页
3 北京市城市公园的类型划分第27-38页
    3.1 国内外主要划分标准第27-30页
        3.1.1 美国的国家公园系统第27页
        3.1.2 日本的公园分类系统第27页
        3.1.3 中国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第27-30页
    3.2 对目前划分标准的讨论与新划分方法第30-32页
        3.2.1 对城市公园划分标准的讨论第30-31页
        3.2.2 构建城市公园新的分类方法第31页
        3.2.3 建立合适的分类体系需要考虑的问题第31-32页
    3.3 北京市城市公园发展条件与概况第32-34页
        3.3.1 北京市城市公园建设条件第32页
        3.3.2 北京市城市公园发展概况第32-34页
    3.4 北京市城市公园的类型划分第34-38页
        3.4.1 综合性公园第36页
        3.4.2 社区公园第36页
        3.4.3 文化遗址公园第36页
        3.4.4 游乐公园第36-37页
        3.4.5 生态公园第37-38页
4 北京市城市公园的功能差异第38-47页
    4.1 城市公园的一般功能第38-40页
        4.1.1 游憩休闲功能第38-39页
        4.1.2 生态景观功能第39页
        4.1.3 防灾避难功能第39-40页
        4.1.4 美育科普功能第40页
    4.2 不同类型与功能间关系分析第40-43页
        4.2.1 文化遗址公园具有突出的游憩休闲功能和美育科普功能第40-41页
        4.2.2 游乐公园是以游乐为特点,功能相对单一第41页
        4.2.3 综合性公园功能相对全面均衡第41-42页
        4.2.4 社区公园具有中等游憩休闲功能、生态景观和防灾避难功能第42页
        4.2.5 生态公园具有最高生态景观功能第42-43页
    4.3 北京市城市公园的功能个案解析第43-47页
        4.3.1 颐和园——具有典型的游憩休闲功能第43-44页
        4.3.2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具有典型的生态景观功能第44页
        4.3.3 元大都遗址公园—具有典型的防灾避难功能第44-45页
        4.3.4 圆明园—具有典型的美育科普功能第45-47页
5 北京市城市公园的空间格局第47-60页
    5.1 总体特征与格局分析第47-49页
        5.1.1 不同类型公园距离城市中心分布第47-48页
        5.1.2 斑块规模分布第48-49页
    5.2 不同类型城市公园服务区域分析第49-55页
        5.2.1 综合性公园服务区域第49-50页
        5.2.2 社区公园服务区域第50-51页
        5.2.3 文化遗址公园服务区域第51-53页
        5.2.4 游乐公园服务区域第53-54页
        5.2.5 生态公园服务区域第54-55页
    5.3 城市公园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第55-60页
        5.3.1 城市公园叠加评价第55-57页
        5.3.2 栅格数据像元评价第57-60页
6 北京市城市公园的演进趋势第60-66页
    6.1 城市公园演进过程与机制第60-62页
        6.1.1 从皇家苑囿到城市公园第60页
        6.1.2 城市重大事件第60-61页
        6.1.3 城市绿化带建设第61-62页
        6.1.4 快速城市化影响城市用地第62页
        6.1.5 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诉求形成公园的现实需求第62页
    6.2 城市公园演进趋势与走向第62-66页
        6.2.1 城市公园建设与城市发展一体化第62-63页
        6.2.2 传统文化要素在城市公园中的发掘第63页
        6.2.3 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生态化、人性化、多样化第63-64页
        6.2.4 建设管理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引入第64-66页
7 结论与讨论第66-68页
    7.1 结论第66-67页
    7.2 讨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卤低烟阻燃EPDM/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中华秋沙鸭越冬生态与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