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块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有轨电车发展概况 | 第11-15页 |
1.2.1 国外有轨电车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有轨电车发展历程 | 第13-15页 |
1.3 低地板有轨电车结构型式 | 第15-19页 |
1.4 低地板有轨电车转向架概述 | 第19-23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第2章 三模块低地板有轨电车结构及动力学模型 | 第25-38页 |
2.1 车辆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 | 第25-28页 |
2.1.1 车辆结构选型 | 第25-26页 |
2.1.2 技术参数 | 第26-27页 |
2.1.3 转向架基本结构 | 第27-28页 |
2.1.4 车间连接装置 | 第28页 |
2.2 有轨电车动力学模型 | 第28-33页 |
2.2.1 模型基本假设和非线性处理 | 第28-31页 |
2.2.2 转向架模型建立 | 第31页 |
2.2.3 车间铰接结构建模 | 第31页 |
2.2.4 车辆仿真模型 | 第31-33页 |
2.3 轨道激扰与轨道谱 | 第33-35页 |
2.4 车辆动力学计算原理 | 第35-37页 |
2.4.1 直线运行稳定性计算原理 | 第35-36页 |
2.4.2 运行平稳性计算原理 | 第36-37页 |
2.4.3 动态曲线通过性能计算原理 | 第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三模块低地板有轨电车悬挂参数优化研究 | 第38-59页 |
3.1 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方法 | 第38-41页 |
3.1.1 运行平稳性 | 第38-39页 |
3.1.2 轮轨横向力和轮轴横向力 | 第39-40页 |
3.1.3 脱轨系数 | 第40页 |
3.1.4 轮重减载率 | 第40-41页 |
3.1.5 轮对冲角和磨耗功率 | 第41页 |
3.2 动力转向架悬挂参数优化分析 | 第41-50页 |
3.2.1 一系悬挂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 | 第42-46页 |
3.2.2 二系悬挂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 | 第46-50页 |
3.3 非动力转向架悬挂参数优化分析 | 第50-58页 |
3.3.1 一系悬挂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 | 第50-53页 |
3.3.2 二系悬挂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 | 第53-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车间铰接装置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 | 第59-69页 |
4.1 车间铰接平动刚度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9-67页 |
4.1.1 固定铰平动刚度对运行性能的影响 | 第59-62页 |
4.1.2 弹性铰平动刚度对运行性能的影响 | 第62-65页 |
4.1.3 自由铰平动刚度对运行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4.2 车间铰接转动刚度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三模块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学性能分析 | 第69-82页 |
5.1 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 第69-74页 |
5.1.1 车辆运行稳定性 | 第69页 |
5.1.2 车辆运行平稳性 | 第69-71页 |
5.1.3 车辆运行安全性 | 第71-74页 |
5.2 抗蛇行减振器失效对动力学性能影响 | 第74-78页 |
5.2.1 抗蛇行减振器失效后的运行稳定性 | 第74页 |
5.2.2 抗蛇行减振器失效后的运行平稳性 | 第74-76页 |
5.2.3 抗蛇行减振器失效后的运行安全性 | 第76-78页 |
5.3 轮轨黏着系数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78-81页 |
5.3.1 黏着系数对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 第79页 |
5.3.2 黏着系数对运行平稳性的影响 | 第79-80页 |
5.3.3 黏着系数对曲线通过的影响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