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混凝土断裂性能的有限断裂力学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混凝土断裂问题及相关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1.2.1 裂纹类型 | 第9-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3 混凝土断裂性能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试验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断裂过程区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4 高强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5 有限断裂力学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三点弯曲梁的设计加载与测试方案 | 第18-27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试验材料的制备及试件设计 | 第18-21页 |
2.2.1 试验材料的制备 | 第18页 |
2.2.2 试件设计 | 第18-19页 |
2.2.3 试件的制作及测试表面处理 | 第19-21页 |
2.3 试验装置及设备 | 第21-22页 |
2.4 加载方案和测试方案 | 第22-26页 |
2.4.1 加载方案 | 第22-23页 |
2.4.2 DIC测试方案 | 第23-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试验结果及断裂特性分析 | 第27-56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材料基本性能参数 | 第27页 |
3.3 起裂荷载和失稳荷载的测定 | 第27-33页 |
3.4 混凝土断裂性能分析 | 第33-48页 |
3.4.1 初始缝高比对荷载值的影响 | 第33-35页 |
3.4.2 初始缝高比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3 初始缝高比对加载点位移的影响 | 第36-41页 |
3.4.4 初始缝高比对双K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5 初始缝高比对双G断裂韧度的影响 | 第43-46页 |
3.4.6 双K断裂模型与双G断裂模型比较分析 | 第46-48页 |
3.5 断裂过程区长度的测定 | 第48-54页 |
3.5.1 裂缝张开口位移 | 第48-53页 |
3.5.2 断裂过程区发展过程 | 第53-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基于有限断裂力学的理论分析 | 第56-68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混凝土断裂准则 | 第56-59页 |
4.2.1 最大拉应力准则 | 第56-58页 |
4.2.2 能量准则 | 第58页 |
4.2.3 应变能密度理论 | 第58-59页 |
4.3 有限断裂力学理论 | 第59-62页 |
4.3.1 有限断裂力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59-60页 |
4.3.2 有限断裂力学准则 | 第60-62页 |
4.4 基于有限断裂力学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62-67页 |
4.4.1 裂缝尖端处的破坏应力 | 第62-65页 |
4.4.2 裂纹扩展的有限距离 | 第65-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总结 | 第68页 |
5.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