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传统商标的法律保护--中韩商标法比较研究为中心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导论 | 第13-16页 |
(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3-14页 |
(二)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4-16页 |
一、非传统商标的基本理论 | 第16-27页 |
(一) 商标概念的变化和非传统商标的出现 | 第16-17页 |
(二) 非传统商标的涵义及类型 | 第17-20页 |
1、非传统商标的涵义 | 第17页 |
2、非传统商标的类型 | 第17-20页 |
(三) 非传统商标国际法的保护及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四) 非传统商标保护中的特殊问题 | 第22-25页 |
1、非传统商标的对象界定 | 第22-23页 |
2、非传统商标的显著性特征判断 | 第23-24页 |
3、非传统商标的功能性排除 | 第24页 |
4、商标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的重叠保护 | 第24-25页 |
(五) 小结 | 第25-27页 |
二、韩国非传统商标保护要件考察 | 第27-41页 |
(一) 非传统商标注册中的显著性要件及限制性规定 | 第27-30页 |
1、非传统商标的显著性要件 | 第27-29页 |
2、非传统商标保护相关限制性规定 | 第29-30页 |
(二) 立体商标特有的保护要件考察 | 第30-32页 |
1、立体商标的定义和类型 | 第30-31页 |
2、立体商标的特有要件 | 第31-32页 |
3、立体商标的近似性判断标准 | 第32页 |
(三) 颜色商标特有的保护要件考察 | 第32-34页 |
1、颜色商标的定义和类型 | 第32-33页 |
2、颜色商标的特有要件 | 第33-34页 |
3、颜色商标的近似性判断标准 | 第34页 |
(四) 声音与气味商标特有的保护要件考察 | 第34-37页 |
1、声音与气味商标的定义和沿革 | 第34-35页 |
2、声音与气味商标的特有要件 | 第35-37页 |
3、声音与气味商标的近似性判断标准 | 第37页 |
(五) 其他非传统商标的保护要件考察 | 第37-39页 |
1、位置商标保护 | 第37-38页 |
2、全息商标和动作商标保护 | 第38-39页 |
(六) 小结 | 第39-41页 |
三、中国非传统商标保护要件考察 | 第41-55页 |
(一) 非传统商标注册中的显著性要件及限制性规定 | 第41-45页 |
1、非传统商标的显著性要件 | 第41-43页 |
2、非传统商标保护相关限制性规定 | 第43-45页 |
(二) 立体商标特有的保护要件考察 | 第45-48页 |
1、立体商标的定义和类型 | 第45-46页 |
2、立体商标的特有要件 | 第46-47页 |
3、立体商标的近似性判断标准 | 第47-48页 |
(三) 颜色商标特有的保护要件考察 | 第48-51页 |
1、颜色商标的定义和类型 | 第48页 |
2、颜色商标的特有要件 | 第48-50页 |
3、颜色商标的近似性判断标准 | 第50-51页 |
(四) 声音商标特有的保护要件考察 | 第51-53页 |
1、声音商标的定义和类型 | 第51-52页 |
2、声音商标的特有要件 | 第52-53页 |
3、声音商标的近似性判断标准 | 第53页 |
(五) 小结 | 第53-55页 |
四、中韩非传统商标保护制度的比较及完善建议 | 第55-64页 |
(一) 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标准 | 第55-56页 |
(二) 颜色商标的保护对象与保护范围 | 第56-57页 |
1、颜色商标的保护对象 | 第56-57页 |
2、颜色商标的保护范围 | 第57页 |
(三) 声音商标的使用与近似判断标准 | 第57-59页 |
1、声音商标的使用 | 第57-58页 |
2、声音商标的近似判断标准 | 第58-59页 |
(四) 位置商标保护制度的确立 | 第59-61页 |
1、位置商标保护的必要性 | 第59-60页 |
2、位置商标保护中的显著性特征 | 第60-61页 |
(五) 《商标法》上商标的定义突破 | 第61-62页 |
(六) 小结 | 第62-64页 |
五、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