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关于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个人信息的概念第12-19页
    一、个人信息的界定第12-14页
    二、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第14-16页
        (一) 法学理论上的主要观点第14页
        (二) 总结评析第14-16页
    三、互联网个人信息的表现特征第16-19页
        (一) 个人信息具有虚拟化、电子化的特征第16页
        (二) 个人信息具有碎片化、敏感化的特征第16-17页
        (三) 个人信息具有被规模化运用的特征第17页
        (四) 个人信息具有易于转移、传输的特征第17页
        (五) 个人信息具有全面性的特征第17-19页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侵权与犯罪现状第19-24页
    一、通过互联网收集个人信息的渠道第19-21页
        (一) 通过用户在线注册收集个人信息第19页
        (二) 通过用户网上购物收集个人信息第19-20页
        (三) 通过网上转让收集个人信息第20页
        (四) 黑客通过木马程序窃取个人信息第20页
        (五) 利用Cookies技术收集个人信息第20-21页
        (六) 使用搜索引擎收集个人信息第21页
    二、互联网个人信息侵权和犯罪的表现形式第21-24页
        (一) 企业或个人在互联网上泄露用户或他人个人信息第21-22页
        (二) 企业或个人利用技术手段通过网络窃取他人信息第22页
        (三) “人肉搜索”对他人造成严重骚扰第22-24页
第三章 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必要性第24-30页
    一、现有法律法规对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第24-25页
    二、现有法律法规对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不足第25-27页
    三、保护不足的原因分析第27-28页
    四、进一步加强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价值第28-30页
        (一)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第28页
        (二)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能够体现刑法的核心价值第28-29页
        (三) 个人信息刑罚保护能够促进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第29-30页
第四章 发达国家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考察第30-33页
    一、德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最新进展第30页
    二、美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最新进展第30-31页
    三、日本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最新进展第31-33页
第五章 互联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进一步加强的对策与建议第33-37页
    一、建议出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3页
    二、建议增加网络服务提供者过失泄露个人信息罪名第33-35页
    三、建议增加对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刑法保护力度第35页
    四、建议增加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罪名第35页
    五、建议设置专门基金对受侵害者进行补偿救助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2页
致谢第42-4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非传统商标的法律保护--中韩商标法比较研究为中心
下一篇:死者占有之否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