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状态参数估计与侧向稳定性鲁棒控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2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19页
        1.1.1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发展概述第14-19页
    1.2 与课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第19-28页
        1.2.1 车辆动力学侧向状态参数估计研究现状第19-25页
        1.2.2 车辆动力学侧向稳定性控制研究现状第25-28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第28-32页
第二章 基于容积卡尔曼滤波的车辆行驶状态估计第32-52页
    2.1 Kalman滤波简介第32-34页
    2.2 容积卡尔曼滤波理论第34-39页
        2.2.1 贝叶斯非线性滤波原理第34-37页
        2.2.2 三阶球面-相径容积准则第37-38页
        2.2.3 容积卡尔曼滤波(CKF)流程第38-39页
    2.3 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第39-42页
    2.4 轮胎模型分析第42-45页
    2.5 车辆行驶状态容积卡尔曼滤波估计设计第45-47页
    2.6 Car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开发第47-48页
    2.7 车辆状态估计算法仿真验证第48-50页
    2.8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基于双容积卡尔曼滤波的车辆状态参数联合估计第52-68页
    3.1 双CKF车辆状态参数联合估计技术第52-53页
    3.2 考虑侧倾的车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第53-55页
    3.3 Dugoff动态轮胎模型第55-56页
    3.4 基于双CKF的车辆状态与参数联合估计第56-63页
        3.4.1 双CKF车辆状态参数联合估计框架第56-59页
        3.4.2 双CKF车辆状态参数估计算法第59-63页
    3.5 车辆状态参数估计算法仿真验证第63-67页
    3.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电动汽车横摆稳定性鲁棒控制第68-92页
    4.1 车辆横摆稳定性分析第68-72页
        4.1.1 车辆横摆稳定性相平面分析第68-71页
        4.1.2 车辆横摆稳定性的控制目标第71-72页
    4.2 参数不确定的车辆横摆动力学模型第72-80页
        4.2.1 不确定系统的描述第72-74页
        4.2.2 面向控制的参数不确定车辆动力学建模第74-80页
    4.3 电动汽车横摆稳定性鲁棒H_∞控制第80-87页
        4.3.1 标准鲁棒H_∞控制优化问题第80-81页
        4.3.2 车辆横摆运动增广系统第81-82页
        4.3.3 横摆稳定性鲁棒H_∞控制器设计第82-87页
    4.4 横摆运动仿真验证第87-90页
    4.5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五章 电动汽车侧倾稳定性鲁棒控制第92-106页
    5.1 车辆侧倾稳定性的控制需求第92-93页
        5.1.1 车辆侧倾稳定性指标第92-93页
        5.1.2 车辆侧倾运动名义值的确定第93页
    5.2 车辆侧倾动力学系统模型第93-96页
    5.3 电动汽车车辆侧倾稳定性鲁棒控制第96-102页
        5.3.1 执行器饱和问题描述第96-97页
        5.3.2 车辆侧倾稳定性鲁棒抗饱和控制器设计第97-102页
    5.4 主动侧倾控制仿真验证第102-104页
    5.5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六章 分布式驱动轮毂电动汽车试验研究第106-120页
    6.1 分布式驱动轮毂电动汽车试验平台第106-113页
        6.1.1 分布式驱动轮毂电动汽车实验样车第106-110页
        6.1.2 dSPACE实时快速控制原型技术第110-113页
    6.2 分布式驱动轮毂电动汽车状态参数估计试验第113-115页
        6.2.1 J转向试验第113-114页
        6.2.2 蛇形转向试验第114-115页
    6.3 分布式驱动轮毂电动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系统试验第115-118页
        6.3.1 半圆转向试验第115-116页
        6.3.2 长时间连续转向试验第116-118页
    6.4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0-122页
    7.1 全文总结第120-121页
    7.2 研究展望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4-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人过街行为特性的双层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下一篇:基于艺术学角度的新中式景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