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铆接工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铆接材料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铆接工艺及压铆过程计算 | 第13-35页 |
2.1 铆接工艺 | 第13-16页 |
2.1.1 铆接分类 | 第13-15页 |
2.1.2 自动钻铆基本工艺流程 | 第15-16页 |
2.2 自动钻铆工艺对铆接质量的影响 | 第16-19页 |
2.2.1 钻孔工艺对铆接质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2.2.2 铆接工艺对铆接质量的影响 | 第17-19页 |
2.3 压铆变形分析 | 第19-27页 |
2.3.1 金属成型理论 | 第19-20页 |
2.3.2 压铆过程各阶段分析 | 第20-23页 |
2.3.3 铆接变形分析 | 第23-26页 |
2.3.4 评价铆接质量的重要指标 | 第26-27页 |
2.4 铆接过程力学分析 | 第27-34页 |
2.4.1 金属塑性成形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2.4.2 铆接过程应力计算 | 第28-34页 |
2.4.2.1 压铆力计算 | 第28-32页 |
2.4.2.2 铆接板受力计算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铆接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5-56页 |
3.1 有限元介绍 | 第35-36页 |
3.2 有限元分析 | 第36-50页 |
3.2.1 建立几何模型 | 第36-38页 |
3.2.2 材料属性设置 | 第38页 |
3.2.3 网格划分 | 第38-39页 |
3.2.4 接触设置 | 第39页 |
3.2.5 边界及载荷设置 | 第39页 |
3.2.6 求解结果 | 第39-50页 |
3.2.6.1 铆接过程整体应力分析 | 第40-43页 |
3.2.6.2 铆接过程回弹应力分析 | 第43-49页 |
3.2.6.3 铆钉的变形量分析 | 第49-50页 |
3.3 不同载荷对变形的影响分析 | 第50-55页 |
3.3.1 不同载荷对孔内壁挤压程度的影响分析 | 第50-53页 |
3.3.2 不同载荷对上铆接板翘曲程度的影响分析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材料对铆接变形的影响及铆接质量评估 | 第56-74页 |
4.1 铆接常用材料 | 第56-57页 |
4.2 铆接材料对铆接质量的影响 | 第57-62页 |
4.2.1 模型建立 | 第57-58页 |
4.2.2 铝合金2117-T4、2024-T3铆接仿真分析 | 第58-62页 |
4.3 叠层材料铆接仿真 | 第62-69页 |
4.3.1 三层板铆接仿真 | 第62-65页 |
4.3.1.1 模型建立 | 第62-64页 |
4.3.1.2 三层板仿真分析 | 第64-65页 |
4.3.2 Ti-Al层合材料板铆接仿真 | 第65-67页 |
4.3.2.1 模型建立 | 第65-66页 |
4.3.2.2 Ti-Al层合材料板仿真分析 | 第66-67页 |
4.3.3 叠层材料质量评估 | 第67-69页 |
4.4 相同材料的铆接质量评估 | 第69-73页 |
4.4.1 相同材料定高度铆接质量评估 | 第69-70页 |
4.4.2 相同材料不同铆接力铆接质量评估 | 第70-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4-76页 |
5.1 结论 | 第74页 |
5.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79-80页 |
发表论文 | 第79页 |
科研项目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