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储能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建模与仿真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1.2 城市轨道交通再生能量吸收装置 | 第10-12页 |
| 1.2.1 电阻能耗型吸收方式 | 第10-11页 |
| 1.2.2 器件储能型吸收方式 | 第11-12页 |
| 1.2.3 逆变功能型吸收方式 | 第12页 |
| 1.3 混合储能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 第12-14页 |
|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建模 | 第15-24页 |
| 2.1 牵引变电所数学模型 | 第15-20页 |
| 2.2 牵引网数学模型 | 第20-21页 |
| 2.3 列车模型 | 第21页 |
| 2.4 直流供电系统网络模型 | 第21-2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混合储能系统建模 | 第24-32页 |
| 3.1 混合储能系统结构 | 第24-25页 |
| 3.2 混合储能系统模型 | 第25-28页 |
| 3.3 混合储能系统和整流机组工作状态 | 第28-3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能量管理系统 | 第32-40页 |
| 4.1 双层能量控制系统 | 第32-33页 |
| 4.2 供电系统能量控制策略 | 第33-36页 |
| 4.3 混合储能系统能量控制策略 | 第36-3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5章 混合储能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动态仿真 | 第40-58页 |
| 5.1 牵引计算 | 第40-43页 |
| 5.2 列车运行图 | 第43-44页 |
| 5.3 混合储能系统动态仿真 | 第44-52页 |
| 5.4 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选择 | 第52-57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