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引起的高铁桥梁基础变形监测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 第15-2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5-17页 |
2.2 监测方案设计依据 | 第17页 |
2.3 监测目的及内容 | 第17-18页 |
2.4 监测方法及精度 | 第18-19页 |
2.5 监测点的布设 | 第19-23页 |
2.5.1 平面位移监测点的布设 | 第19-21页 |
2.5.2 倾斜监测点的布设 | 第21-22页 |
2.5.3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 第22-23页 |
2.6 监测情况 | 第23-24页 |
第3章 高铁桥墩平面位移监测 | 第24-34页 |
3.1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平面监测系统 | 第24页 |
3.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4-25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25-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高铁桥墩倾斜监测 | 第34-48页 |
4.1 基于倾斜传感器的自动化监测系统 | 第34页 |
4.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4-37页 |
4.2.1 卡尔曼滤波法 | 第34-37页 |
4.2.2 平面位移求倾斜量的原理 | 第37页 |
4.3 数据分析 | 第37-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高铁桥墩沉降监测 | 第48-57页 |
5.1 基于静力水准仪的自动化沉降监测系统 | 第48-50页 |
5.1.1 静力水准仪 | 第48-49页 |
5.1.2 数据采集系统 | 第49-50页 |
5.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0-52页 |
5.2.1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5.2.2 静力水准仪的计算方法 | 第51-52页 |
5.3 数据分析 | 第52-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