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光谱偏振探测技术的应用 | 第11-14页 |
1.2.1 天文观测 | 第11-12页 |
1.2.2 大气探测 | 第12-13页 |
1.2.3 军事目标识别 | 第13页 |
1.2.4 生物医学 | 第13-14页 |
1.2.5 偏振导航 | 第14页 |
1.3 偏振光谱探测技术分类与发展 | 第14-17页 |
1.3.1 时间调制 | 第14-15页 |
1.3.2 强度调制 | 第15-16页 |
1.3.3 空间调制 | 第16-17页 |
1.4 课题来源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空间振幅调制光谱偏振测量系统探测机理 | 第19-25页 |
2.1 偏振光的定量描述及测量 | 第19-21页 |
2.1.1 偏振光的数学描述 | 第19-20页 |
2.1.2 偏振参数的测量 | 第20-21页 |
2.2 空间振幅调制偏振测量方法 | 第21-23页 |
2.3 偏振解调方法-最小二乘法 | 第23-25页 |
第3章 空间振幅调制光谱偏振仪原理样机的结构设计 | 第25-39页 |
3.1 光谱偏振仪光学布局 | 第25-27页 |
3.1.1 光学系统指标设计 | 第25-26页 |
3.1.2 成像系统设计 | 第26页 |
3.1.3 整体光学系统设计 | 第26-27页 |
3.2 结构总体设计方案 | 第27-28页 |
3.3 透镜结构的设计 | 第28-33页 |
3.3.1 透镜装夹方式选择 | 第28-29页 |
3.3.2 光机接触界面选择 | 第29-31页 |
3.3.3 透镜支撑镜筒结构参数确定 | 第31-33页 |
3.4 偏振片组件结构设计 | 第33-34页 |
3.5 双复合光楔组件结构设计 | 第34-35页 |
3.6 狭缝组件结构设计 | 第35-36页 |
3.7 光栅组件结构设计 | 第36页 |
3.8 CCD接口设计 | 第36-37页 |
3.9 偏折结构设计 | 第37-38页 |
3.10 镜筒设计 | 第38页 |
3.11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空间振幅调制光谱偏振仪原理样机的装调 | 第39-59页 |
4.1 空间振幅调制光谱偏振仪原理样机的装调流程 | 第39页 |
4.2 空间振幅调制光谱偏振仪原理样机的组件装调方法 | 第39-45页 |
4.2.1 偏振片的装调 | 第40-42页 |
4.2.2 复合光楔的装调 | 第42-43页 |
4.2.3 狭缝的装调 | 第43-44页 |
4.2.4 光栅的装调 | 第44-45页 |
4.3 空间振幅调制光谱偏振仪原理样机透镜组装调 | 第45-52页 |
4.3.1 中心偏误差来源 | 第45页 |
4.3.2 中心偏测量原理 | 第45-47页 |
4.3.3 透镜组的装调 | 第47-50页 |
4.3.4 透镜组装调焦距分析 | 第50-52页 |
4.4 镜筒间整机装调 | 第52-55页 |
4.4.1 偏振镜筒和准直镜筒的装调 | 第52页 |
4.4.2 聚焦镜筒和镜筒连接法兰的装调 | 第52-55页 |
4.4.3 聚焦镜筒和准直镜筒的连接 | 第55页 |
4.5 探测器的装调 | 第55-57页 |
4.5.1 探测器装调过程 | 第55-56页 |
4.5.2 探测器装调评价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空间振幅调制光谱偏振测量系统实验研究 | 第59-82页 |
5.1 光谱偏振测量系统偏振调制模块消色差实验研究 | 第59-69页 |
5.1.1 消色差原理 | 第59-60页 |
5.1.2 消色差组合设计 | 第60-66页 |
5.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5.2 空间振幅调制光谱偏振仪原理样机的实验研究与误差分析 | 第69-81页 |
5.2.1 光谱波长定标 | 第69-72页 |
5.2.2 光谱分辨率 | 第72页 |
5.2.3 工作光谱范围 | 第72-73页 |
5.2.4 空间振幅调制光谱偏振仪原理样机理论误差分析 | 第73-79页 |
5.2.5 空间振幅调制光谱偏振仪原理样机偏振解调 | 第79-8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总结 | 第82页 |
6.2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