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接触网维修时间的估计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接触网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隐半马尔可夫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接触网特征数据和性能退化的研究 | 第15-27页 |
2.1 接触网的结构 | 第15-16页 |
2.2 接触网参数简介 | 第16-19页 |
2.2.1 接触网静动态参数 | 第16-18页 |
2.2.2 接触网事故型数据 | 第18-19页 |
2.3 接触网参数特征提取 | 第19-22页 |
2.3.1 EMD分解 | 第19-20页 |
2.3.2 基于AR模型的接触网线谱 | 第20-21页 |
2.3.3 熵权法 | 第21-22页 |
2.4 接触网系统性能退化的研究 | 第22-26页 |
2.4.1 接触网故障与性能退化的关系 | 第22-24页 |
2.4.2 接触网性能退化趋势的研究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隐马尔可夫模型 | 第27-46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隐马尔可夫模型相关理论 | 第27-29页 |
3.2.1 马尔可夫过程 | 第27-28页 |
3.2.2 隐马尔可夫模型 | 第28-29页 |
3.3 HMM的基本算法 | 第29-34页 |
3.3.1 HMM的三个基本问题 | 第29-30页 |
3.3.2 前向后向算法 | 第30-31页 |
3.3.3 Viterbi算法 | 第31-33页 |
3.3.4 Baum-Welch算法 | 第33-34页 |
3.4 隐半马尔可夫模型的相关理论 | 第34-39页 |
3.4.1 CHSMM的定义 | 第35-36页 |
3.4.2 广义前向-后向算法 | 第36-37页 |
3.4.3 BaumeWelch算法 | 第37-39页 |
3.5 CHSMM的算法实现问题 | 第39-45页 |
3.5.1 参数初始化问题 | 第39-42页 |
3.5.2 算法下溢问题 | 第42-44页 |
3.5.3 多组观测值的处理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高速铁路接触网维修时间估计方案 | 第46-57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时变CHSMM模型 | 第46-49页 |
4.2.1 系统性能退化规律 | 第46-47页 |
4.2.2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修正 | 第47-49页 |
4.3 基于时变CHSMM接触网维修时间估计方案 | 第49-55页 |
4.3.1 接触网系统状态的划分方案 | 第49-50页 |
4.3.2 接触网系统状态的识别方案 | 第50-52页 |
4.3.3 接触网系统维修时间的估计方案 | 第52-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高速铁路接触网维修时间估计应用 | 第57-73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特征观测序列的构造 | 第57-59页 |
5.3 接触网状态的划分 | 第59-60页 |
5.4 基于时变CHSMM接触网模型的建立 | 第60-72页 |
5.4.1 参数初始化 | 第60-61页 |
5.4.2 模型的训练 | 第61-63页 |
5.4.3 接触网系统状态的识别 | 第63-68页 |
5.4.4 接触网系统维修时间的估计 | 第68-70页 |
5.4.5 清远广州北接触网维修时间估计案例 | 第70-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