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中职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12-20页
    1.1 自我概念的文献综述第12-13页
        1.1.1 自我概念的界定第12页
        1.1.2 自我概念的测量第12页
        1.1.3 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1.2 应对方式的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1 应对方式的概念第13-14页
        1.2.2 应对方式的测量第14页
        1.2.3 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1.3 心理健康的文献综述第15-17页
        1.3.1 心理健康的概念第15-16页
        1.3.2 国内外学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第16页
        1.3.3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第16-17页
    1.4 问题的提出第17-20页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第20-22页
    2.1 研究目的第20页
    2.2 研究设计第20页
        2.2.1 文献分析法第20页
        2.2.2 问卷调查法第20页
    2.3 研究对象第20-21页
    2.4 研究工具第21-22页
        2.4.1 自我概念量表第21页
        2.4.2 应对方式问卷第21页
        2.4.3 心理健康量表第21-22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第22-36页
    3.1 中职生的自我概念状况分析第22-24页
        3.1.1 中职生自我概念总体情况分析第22页
        3.1.2 中职生自我概念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析第22-24页
    3.2 中职生的应对方式状况分析第24-28页
        3.2.1 中职生应对方式总体情况分析第24-25页
        3.2.2 中职生应对方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析第25-28页
    3.3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第28-33页
        3.3.1 中职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分析第28-29页
        3.3.2 中职生心理健康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析第29-33页
    3.4 中职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第33-36页
        3.4.1 中职生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第33页
        3.4.2 中职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第33-34页
        3.4.3 中职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第34-35页
        3.4.4 中职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第35页
        3.4.5 中职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第35-36页
第四章 结果讨论第36-46页
    4.1 中职生的自我概念现状第36-38页
        4.1.1 中职生自我概念总体情况较为积极乐观第36页
        4.1.2 中职生自我概念的人口变量学差异分析第36-38页
    4.2 中职生的应对方式现状第38-41页
        4.2.1 中职生应对方式总体水平在中等偏下水平第38-39页
        4.2.2 中职生应对方式的人口变量学差异分析第39-41页
    4.3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第41-43页
        4.3.1 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乐观第41页
        4.3.2 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人口变量学差异分析第41-43页
    4.4 中职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第43-46页
        4.4.1 中职生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相关分析第43-44页
        4.4.2 中职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第44页
        4.4.3 中职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第44-45页
        4.4.4 中职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第45页
        4.4.5 中职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第45-46页
第五章 结论第46-48页
附录第48-56页
    附录1: 自我概念量表第48-52页
    附录2: 应对方式量表第52-54页
    附录3: 心理健康量表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河水沙变化及其对黄河三角洲变化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基于高分子插层的金属微结构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