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氢能背景概述 | 第11-16页 |
1.1.1 能源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1.1.2 氢气的应用 | 第11-13页 |
1.1.3 氢气的获取方法 | 第13-16页 |
1.2 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ESR) | 第16-19页 |
1.2.1 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意义 | 第16-17页 |
1.2.2 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催化剂 | 第17-19页 |
1.3 多孔材料 | 第19-23页 |
1.3.1 介孔分子筛的发展简介 | 第20页 |
1.3.2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 | 第20-21页 |
1.3.3 介孔分子筛的改性 | 第21-23页 |
1.4 课题的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4.1 课题的选题意义 | 第2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25-31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5页 |
2.2 介孔材料以及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2 介孔材料的制备 | 第26页 |
2.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页 |
2.3 表征技术 | 第26-27页 |
2.3.1 XRD表征 | 第26-27页 |
2.3.2 比表面积以及孔结构分析 | 第27页 |
2.3.3 紫外可见漫反射(UV-DRS) | 第27页 |
2.3.4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7页 |
2.3.5 红外光谱测试分析(FT-IR) | 第27页 |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7-31页 |
2.4.1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4.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8-31页 |
第三章 Co-SBA-15的制备及表征 | 第31-43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Co-SBA-15的制备 | 第31-32页 |
3.3 Co-SBA-15的结构表征 | 第32-35页 |
3.3.1 XRD表征 | 第32-33页 |
3.3.2 孔结构分析 | 第33-35页 |
3.3.3 FTIR分析 | 第35页 |
3.4 合成环境对样品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1 不同Si/Co比对样品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2 不同pH对样品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 骨架中钴的配位环境 | 第37-40页 |
3.5.1 XRD分析 | 第37-38页 |
3.5.2 TPR分析 | 第38-39页 |
3.5.3 UV-DRS分析 | 第39-40页 |
3.6 结论与建议 | 第40-43页 |
第四章 钴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上的应用 | 第43-53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页 |
4.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4-47页 |
4.3.1 XRD表征 | 第44-47页 |
4.3.2 孔结构分析 | 第47页 |
4.4 催化剂的评价 | 第47-52页 |
4.4.1 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活性表征 | 第48-50页 |
4.4.2 催化剂的稳定性测试 | 第50-52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钴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3-63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3-54页 |
5.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4-56页 |
5.3.1 XRD分析 | 第54-55页 |
5.3.2 孔结构分析 | 第55-56页 |
5.4 催化剂的活性表现 | 第56-61页 |
5.4.1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57-61页 |
5.5 结论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建议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