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网络学习与纸质学习的学习效果探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5-11页
第一章 综述第11-23页
    1.1 学习的概述第11-13页
        1.1.1 学习的概念第11页
        1.1.2 学习分类第11-13页
    1.2 网络学习概述第13-15页
        1.2.1 网络学习概念第14-15页
        1.2.2 与相关概念界定第15页
    1.3 文本组织方式概述第15-19页
        1.3.1 线性文本第16页
        1.3.2 超文本第16-17页
        1.3.3 相关研究第17-19页
    1.4 认知负荷概述第19-23页
        1.4.1 认知负荷理论第19-20页
        1.4.2 认知负荷的测量方法第20-23页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总体研究设计第23-27页
    2.1 问题提出第23-24页
    2.2 总体研究设计第24-27页
        2.2.1 研究目的第24页
        2.2.2 研究假设第24-25页
        2.2.3 研究框架第25页
        2.2.4 研究术语第25-26页
        2.2.5 研究意义第26-27页
第三章 网络学习与纸质学习对大学生再认、理解的影响(研究一)第27-39页
    3.1 实验目的第27页
    3.2 实验假设第27页
    3.3 研究方法第27-34页
        3.3.1 被试第27页
        3.3.2 实验设计第27-28页
        3.3.3 实验仪器第28页
        3.3.4 实验材料第28-29页
        3.3.5 实验过程第29-34页
        3.3.6 评分第34页
    3.4 研究结果第34-37页
        3.4.1 现在知识水平第34-35页
        3.4.2 学习效果第35-36页
        3.4.3 认知负荷第36-37页
    3.5 讨论第37-38页
        3.5.1 现有知识水平分析第37页
        3.5.2 学习效果分析第37-38页
        3.5.3 认知负荷分析第38页
    3.6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超文本与线性文本对大学生再认、理解的影响(研究二)第39-49页
    4.1 实验目的第39页
    4.2 研究假设第39-40页
    4.3 研究方法第40-44页
        4.3.1 被试第40页
        4.3.2 实验设计第40页
        4.3.3 实验仪器第40页
        4.3.4 实验材料第40-42页
        4.3.5 实验过程第42-44页
        4.3.6 评分第44页
    4.4 研究结果第44-47页
        4.4.1 现在知识水平第44-45页
        4.4.2 学习效果第45-46页
        4.4.3 认知负荷第46-47页
    4.5 讨论第47-48页
        4.5.1 现有知识水平分析第47页
        4.5.2 学习效果分析第47-48页
        4.5.3 认知负荷分析第48页
    4.6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文本学习中结构图与自组织对大学生再认、理解的影响(研究三)第49-61页
    5.1 实验目的第49页
    5.2 研究假设第49页
    5.3 研究方法第49-53页
        5.3.1 实验设计第50页
        5.3.2 被试第50页
        5.3.3 实验仪器第50页
        5.3.4 实验材料第50-52页
        5.3.5 实验过程第52-53页
        5.3.6 评分第53页
    5.4 研究结果第53-59页
        5.4.1 现在知识水平第53-54页
        5.4.2 学习效果第54-58页
        5.4.3 认知负荷第58-59页
    5.5 讨论第59-60页
        5.5.1 现有知识水平分析第59页
        5.5.2 学习效果分析第59-60页
        5.5.3 认知负荷分析第60页
    5.6 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总讨论第61-67页
    6.1 总讨论第61-64页
    6.2 我们的研究创新之处第64页
    6.3 我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64-67页
第七章 结论第67-69页
附录1 血液循环系统知识开放式试卷第69-71页
附录2 血液循环系统相关概念配对任务试卷(样例)第71-73页
附录3 认知负荷测量量表第73-75页
附录4 血液循环系统知识开放式试卷评分表(样例)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1-83页
致谢第83-85页
个人简历第85-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供配电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下一篇:农业多功能视角下我国现代农民培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