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我国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概述 | 第10-17页 |
1.1 注册资本认缴制的概念及性质 | 第10-12页 |
1.1.1 注册资本认缴制的概念 | 第10-11页 |
1.1.2 注册资本认缴制的性质 | 第11-12页 |
1.2 注册资本认缴制与债权人保护的关系 | 第12-14页 |
1.2.1 注册资本认缴制对债权实现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2 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对债权人保护 | 第13-14页 |
1.3 我国公司法资本制度的沿革 | 第14-17页 |
1.3.1 严格法定资本制度 | 第14-15页 |
1.3.2 缓和法定资本制度 | 第15-16页 |
1.3.3 注册资本认缴制度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立法现状及债权人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25页 |
2.1 我国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立法现状 | 第17-19页 |
2.1.1 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 | 第17页 |
2.1.2 取消法定验资程序 | 第17-18页 |
2.1.3 出资形式多样化 | 第18-19页 |
2.1.4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第19页 |
2.2 我国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对债权人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2.2.1 股东出资期限问题突出 | 第19-20页 |
2.2.2 出资催缴程序缺失 | 第20-21页 |
2.2.3 公司董事对债权人责任承担的制度缺失 | 第21-22页 |
2.2.4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不完善 | 第22-23页 |
2.2.5 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不完善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国外公司资本制度对债权人保护立法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35页 |
3.1 大陆法系国家公司资本制度对债权人保护 | 第25-28页 |
3.1.1 德国公司资本制度对债权人保护 | 第25-27页 |
3.1.2 日本公司资本制度对债权人保护 | 第27-28页 |
3.2 英美法系国家公司资本制度对债权人保护 | 第28-32页 |
3.2.1 美国公司资本制度对债权人保护 | 第28-30页 |
3.2.2 英国公司资本制度对债权人保护 | 第30-32页 |
3.3 国外公司资本制度对债权人保护的立法启示 | 第32-35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对债权人保护立法的完善 | 第35-46页 |
4.1 确立股东出资责任加速到期制度 | 第35-37页 |
4.1.1 股东出资责任到期的理论学说 | 第35-36页 |
4.1.2 确立股东出资责任加速到期制度 | 第36-37页 |
4.2 确立公司注册资本催缴程序 | 第37-39页 |
4.2.1 明确董事为催缴主体 | 第37-38页 |
4.2.2 催缴程序及责任承担 | 第38-39页 |
4.3 明确公司董事对债权人的法律责任 | 第39-41页 |
4.3.1 董事对债权人承担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39-40页 |
4.3.2 董事对债权人承担责任的情形 | 第40-41页 |
4.4 完善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第41-43页 |
4.4.1 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是否需要其主观意图为要件 | 第41页 |
4.4.2 对资本显著不足的认定 | 第41-42页 |
4.4.3 引进衡平居次原则 | 第42-43页 |
4.5 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公示制度 | 第43-46页 |
4.5.1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完善 | 第43-44页 |
4.5.2 规范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工作 | 第44页 |
4.5.3 健全信用预警机制和联合惩戒机制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