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的船板变形检测和工艺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精度检测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在线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火工矫正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案与内容 | 第17-18页 |
1.3.1 论文的研究方案 | 第17-18页 |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测量与定位指示一体化设备的研究 | 第20-34页 |
2.1 在线测量与定位指示方案 | 第20-21页 |
2.2 测量原理与硬件方案 | 第21-22页 |
2.2.1 测量原理 | 第21-22页 |
2.2.2 硬件方案 | 第22页 |
2.3 误差分析 | 第22-29页 |
2.3.1 误差来源 | 第22-23页 |
2.3.2 测位随机误差的定义 | 第23页 |
2.3.3 测位随机误差的计算公式 | 第23-24页 |
2.3.4 测形随机误差的定义 | 第24-25页 |
2.3.5 测形随机误差的计算公式 | 第25-26页 |
2.3.6 系统误差分析及补偿方法 | 第26-29页 |
2.4 研制与调试 | 第29-32页 |
2.4.1 硬件设备的研制 | 第29-31页 |
2.4.2 系统的调试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基于虚实场景同步的矫正操作指引 | 第34-50页 |
3.1 虚实场景同步的在线引导基本方案 | 第34-36页 |
3.2 虚拟场景的建立 | 第36-38页 |
3.2.1 虚拟设备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3.2.2 测量对象虚拟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3.2.3 测量对象测点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3.2.4 测量对象形状偏差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3.3 虚实注册 | 第38-41页 |
3.3.1 硬件设备的注册 | 第38页 |
3.3.2 测量对象虚拟模型的注册 | 第38-41页 |
3.4 操作过程的同步更新 | 第41-47页 |
3.4.1 虚拟设备与真实设备的同步 | 第41-42页 |
3.4.2 虚拟对象与测量对象的同步 | 第42-44页 |
3.4.3 真实指示动作与虚拟指示动作的同步 | 第44-47页 |
3.5 矫正操作指引 | 第47-49页 |
3.5.1 操作指引 | 第47页 |
3.5.2 指示矫正位置和区域 | 第47-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火工矫正工艺的自动选择 | 第50-60页 |
4.1 变形参数的计算 | 第50-52页 |
4.1.1 粗配准 | 第51页 |
4.1.2 精配准 | 第51页 |
4.1.3 计算偏差 | 第51-52页 |
4.1.4 计算变形参数 | 第52页 |
4.2 火工矫正工艺的自动选择 | 第52-58页 |
4.2.1 火工矫正工艺的选择规则 | 第53-56页 |
4.2.2 火工矫正工艺数据库的开发 | 第56-58页 |
4.2.3 火工矫正工艺自动选择系统的开发 | 第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原型系统的开发与验证 | 第60-74页 |
5.1 原型系统的开发 | 第60-66页 |
5.1.1 系统模块组成 | 第60-65页 |
5.1.2 原型系统的用户界面 | 第65-66页 |
5.2 系统应用验证 | 第66-72页 |
5.2.1 船板虚拟模型的注册 | 第67-69页 |
5.2.2 自动测量船板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 | 第69-70页 |
5.2.3 船板的形状偏差分析 | 第70页 |
5.2.4 火工矫正工艺指导 | 第70-71页 |
5.2.5 矫正操作验证 | 第71-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4-7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