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项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质量管理理论概述 | 第10-13页 |
1.2.1 质量的定义 | 第10页 |
1.2.2 质量管理发展史 | 第10-11页 |
1.2.3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11-13页 |
1.2.4 AS9100体系标准 | 第13页 |
1.3 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应用概况及发展前景 | 第13-16页 |
1.3.1 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 第13-14页 |
1.3.2 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发展方向 | 第15-16页 |
1.3.4 国外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概况 | 第16页 |
1.3.5 国内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概况 | 第16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HS项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及研究 | 第18-38页 |
2.1 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 第18-20页 |
2.1.1 信息管理系统概念 | 第18-19页 |
2.1.2 通用信息管理系统特点 | 第19页 |
2.1.3 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19-20页 |
2.2 系统分析的任务和设计原则 | 第20-21页 |
2.2.1 系统分析的任务 | 第20页 |
2.2.2 系统设计的原则 | 第20-21页 |
2.3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1-27页 |
2.3.1 系统需求分析概述 | 第21-22页 |
2.3.2 HS项目信息化管理现状 | 第22页 |
2.3.3 HS项目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2.3.4 HS项目质量信息管理需求 | 第24-26页 |
2.3.5 HS项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 | 第26-27页 |
2.4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7-31页 |
2.4.1 系统结构设计 | 第27-29页 |
2.4.2 系统流程设计 | 第29-30页 |
2.4.3 系统模块设计 | 第30-31页 |
2.5 数据库设计 | 第31-35页 |
2.5.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 第32页 |
2.5.2 数据库设计过程 | 第32-33页 |
2.5.3 数据库结构设计 | 第33-35页 |
2.6 同其它系统接口技术解决方案 | 第35-37页 |
2.6.1 同其它系统接口的需求分析 | 第35-36页 |
2.6.2 接口解决方案 | 第36-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首件检验模块的设计 | 第38-47页 |
3.1 首件检验过程概述 | 第38-42页 |
3.1.1 基于AS9102的首件检验 | 第38页 |
3.1.2 首件检验过程 | 第38-39页 |
3.1.3 首件检验报告 | 第39-42页 |
3.2 首件检验系统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3.2.1 功能性需求 | 第42页 |
3.2.2 非功能性需求 | 第42-43页 |
3.3 首件检验系统设计 | 第43-46页 |
3.3.1 首件检验业务流程分析 | 第43-44页 |
3.3.2 首件检验系统结构设计 | 第44页 |
3.3.3 首件检验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 第47-62页 |
4.1 系统开发 | 第47-50页 |
4.1.1 系统开发需求分析 | 第47页 |
4.1.2 系统开发模型的选择 | 第47-48页 |
4.1.3 系统开发的目标 | 第48-50页 |
4.2 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50-53页 |
4.2.1 单体用户结构 | 第50页 |
4.2.2 C/S结构 | 第50-51页 |
4.2.3 B/S结构 | 第51页 |
4.2.4 P2P结构 | 第51-53页 |
4.3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 第53-57页 |
4.3.1 系统开发框架的选择 | 第53-54页 |
4.3.2 数据库的选择 | 第54-56页 |
4.3.3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56-57页 |
4.3.4 服务器硬件的选择 | 第57页 |
4.4 系统应用实例 | 第57-61页 |
4.4.1 用户登录界面 | 第57-58页 |
4.4.2 用户管理系统实例 | 第58页 |
4.4.3 用户模块及权限配置实例 | 第58-60页 |
4.4.4 首件检验模块开发实例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2页 |
5.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