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素质训练对中学生实心球成绩的影响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引言 | 第8-1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页 |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8-11页 |
1.2.1 关于力量素质的相关研究 | 第8-10页 |
1.2.2 实心球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3 力量素质与技术的关系 | 第11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2页 |
2.2.2 实验法 | 第12-15页 |
2.2.3 数理统计方法 | 第15-16页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6-27页 |
3.1 初中生身心的发展特点 | 第16-17页 |
3.1.1 初中生生理发育特点 | 第16页 |
3.1.2 初中生心理发育特点 | 第16页 |
3.1.3 初中阶段力量素质发展特点 | 第16-17页 |
3.2 实心球运动的生物力学理论分析 | 第17-19页 |
3.3 运动解剖学的理论分析 | 第19-20页 |
3.4 力量素质的分类体系 | 第20-21页 |
3.5 实心球力量素质训练 | 第21-23页 |
3.5.1 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 | 第21-22页 |
3.5.2 发展力量素质的顺序及肌肉类型 | 第22-23页 |
3.6 力量素质对掷实心球成绩的影响分析 | 第23-27页 |
3.6.1 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组内各指标分析 | 第23-26页 |
3.6.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实心球成绩对比 | 第26-27页 |
4.结论与建议 | 第27-29页 |
4.1 结论 | 第27-28页 |
4.2 建议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附件1 实心球测试成绩汇总一览表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