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调查设计 | 第11-15页 |
一、调查方法 | 第11-12页 |
二、调查程序 | 第12页 |
三、研究的重点 | 第12-13页 |
四、选点及取样 | 第13-14页 |
五、研究手段 | 第14页 |
六、数据收集分析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傈僳语使用情况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一、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二、傈僳语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泸水县上江乡傈僳族概况 | 第18-22页 |
第一节 泸水县上江乡人.、地理概况 | 第18-19页 |
一、上江乡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二、大练地村概况 | 第19页 |
三、丙贡村概况 | 第19页 |
四、新建村概况 | 第19页 |
第二节 傈僳族历史来源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语言 | 第20-21页 |
第四节 习俗和宗教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泸水县上江乡傈僳族村落语言使用情况个案分析 | 第22-69页 |
第一节 大练地村语言使用情况个案分析 | 第22-38页 |
一、大练地村概况 | 第22-27页 |
二、大练地村语言使用情况 | 第27-38页 |
第二节 丙贡村语言使用情况个案分析 | 第38-53页 |
一、丙贡村概况 | 第38-42页 |
二、丙贡村语言使用情况 | 第42-53页 |
第三节 新建村语言使用情况个案分析 | 第53-69页 |
一、新建村概况 | 第53-58页 |
二、新建村语言使用情况 | 第58-69页 |
第四章 泸水县上江乡傈僳族使用母语的现状 | 第69-83页 |
第一节 上江乡傈僳族稳定使用自己的母语 | 第69-79页 |
一、3 个村寨的傈僳语使用情况 | 第70页 |
二、不同年龄段的傈僳语使用情况 | 第70-72页 |
三、傈僳语400词测试 | 第72-74页 |
四、不同对象、不同场合傈僳语使用情况 | 第74-79页 |
第二节 上江乡傈僳族稳定使用自己母语的成因 | 第79-83页 |
一、母语认同感是傈僳语稳定使用的先决条件 | 第80页 |
二、高度聚居是傈僳语稳定使用的内在条件 | 第80-81页 |
三、闭塞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是傈僳语稳定使用的客观因素 | 第81页 |
四、族内通婚是傈僳语稳定使用的必要保证 | 第81-82页 |
五、滞后的教育和通信传媒是傈僳语稳定使用的重要原因 | 第82-83页 |
第五章 泸水县上江乡傈僳族兼用汉语的现状 | 第83-98页 |
第一节 上江乡傈僳族兼用汉语的现状 | 第83-92页 |
一、上江乡傈僳族兼用汉语的水平偏低 | 第83-86页 |
二、上江乡傈僳族兼用汉语的水平存在差异性 | 第86-92页 |
第二节 上江乡傈僳族汉语水平偏低的成因分析 | 第92-98页 |
一、社会经济因素对汉语学习、使用的制约 | 第92-95页 |
二、民族特性中的消极成分对汉语学习、使用的制约 | 第95-96页 |
三、教学条件对汉语学习、使用的制约 | 第96-98页 |
第六章 泸水县上江乡傈僳族青少年语言使用现状 | 第98-112页 |
第一节 上江乡傈僳族青少年语言使用现状 | 第98-103页 |
一、母语的稳定性 | 第98-99页 |
二、傈汉双语的兼用性 | 第99-100页 |
三、层次性和差异性 | 第100-103页 |
第二节 上江乡傈僳族青少年母语能力分析 | 第103-106页 |
第三节 上江乡傈僳族青少年母语能力下降的表现及成因 | 第106-112页 |
一、青少年母语能力下降的表现 | 第106-110页 |
二、青少年母语能力下降的原因 | 第110-112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12-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附录 | 第119-1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61-162页 |
致谢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