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相关概述 | 第16-20页 |
第一节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一、法治 | 第16-17页 |
二、法治教育 | 第17-18页 |
三、《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 | 第18页 |
第二节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的意义 | 第18-20页 |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路径 | 第18-19页 |
二、实现人的社会化的主要渠道 | 第19页 |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实施现状 | 第20-38页 |
第一节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调查情况 | 第20-30页 |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0-22页 |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22-30页 |
第二节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 第30-31页 |
一、初中生法治意识已有所提升 | 第30页 |
二、法治教育课程资源更加丰富 | 第30-31页 |
第三节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4页 |
一、忽视法治教育价值引领 | 第31-32页 |
二、法治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 第32页 |
三、法治教育教学内容空泛 | 第32-34页 |
第四节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一、应试教育思维影响 | 第34-35页 |
二、教师法治素养欠缺 | 第35-36页 |
三、法治教育知行脱节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对策分析 | 第38-52页 |
第一节 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目标 | 第38-40页 |
一、落实丰富学生法律知识的目标 | 第38-39页 |
二、落实提高学生守法护法用法能力的目标 | 第39-40页 |
三、落实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第40页 |
第二节 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方式 | 第40-44页 |
一、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 第40-41页 |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 第41-43页 |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 第43页 |
四、开展法治教育课外实践活动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内容 | 第44-48页 |
一、优化整合教材法治教育教学内容 | 第44-45页 |
二、科学开发教材本身法治教育内容 | 第45-47页 |
三、合理开发教材以外法治教育资源 | 第47-48页 |
第四节 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法治素养 | 第48-52页 |
一、认真贯彻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国家培训计划 | 第48-49页 |
二、积极落实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校级培训工作 | 第49页 |
三、教师自身加强法治理论实践学习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课例设计及反思 | 第52-60页 |
第一节 《有勇有谋,应对犯罪》课例设计 | 第52-56页 |
一、教材分析 | 第52页 |
二、教学目标 | 第52-53页 |
三、教学方法 | 第53页 |
四、教学过程 | 第53-56页 |
第二节 《有勇有谋,应对犯罪》课例反思 | 第56-60页 |
一、坚持法治教育目标以提升学生知法守法用法能力 | 第56页 |
二、坚持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56-57页 |
三、采用多种法治教育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学法兴趣 | 第57页 |
四、设计简明立体的教学框架使学生法治教育学习清晰简单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