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概述 | 第8-10页 |
1.1.1 质量监督的定义 | 第8页 |
1.1.2 质量监督的职能和作用 | 第8-10页 |
1.1.3 质量监督的工作的原则 | 第10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2.1 莲花河畔景苑楼盘的警示 | 第10-11页 |
1.2.2 对问题的思考 | 第11页 |
1.2.3 亟需解决的问题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2页 |
1.3.1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3.2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4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2-15页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西青区工程质量监督站现状 | 第15-26页 |
2.1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发展沿 | 第15-21页 |
2.1.1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建立和发展 | 第15-16页 |
2.1.2 全国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基本情况 | 第16-18页 |
2.1.3 全国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取得的成绩 | 第18-19页 |
2.1.4 全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2.2 西青区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现状分析 | 第21-26页 |
2.2.1 西青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成立的背景 | 第21页 |
2.2.2 西青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基本概况 | 第21-25页 |
2.2.3 西青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取得的成绩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剖析 | 第26-33页 |
3.1 西青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面临问题 | 第26-29页 |
3.1.1 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完善 | 第26-27页 |
3.1.2 监管人员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 第27-28页 |
3.1.3 监管部门间缺乏有效联动 | 第28页 |
3.1.4 建设市场环境有待改善 | 第28-29页 |
3.2 问题产生的基本成因分析 | 第29-33页 |
3.2.1 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 | 第29-30页 |
3.2.2 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 | 第30-33页 |
第四章 西青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构建 | 第33-42页 |
4.1 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4.1.1 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 第33页 |
4.1.2 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4.2 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 | 第34-36页 |
4.2.1 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 第34页 |
4.2.2 建立两轮驱动的多部门横向联动的管理模式 | 第34页 |
4.2.3 构建三级的纵向联动管理模式 | 第34页 |
4.2.4 建立四季各有监督工作重点的监督管理模式 | 第34页 |
4.2.5 建立和完善五个助手型实体机构 | 第34-35页 |
4.2.6 监督执法人员要进行不少于六次的培训 | 第35页 |
4.2.7 对施工现场各责任主体的管理和作业人员采取3+3 培训模式 | 第35页 |
4.2.8 初步形成1+1+1 的体系和机制 | 第35-36页 |
4.3 西青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 第36-38页 |
4.3.1 市场与现场联动监管机制 | 第36页 |
4.3.2 全过程监管机制 | 第36页 |
4.3.3 差别化监管机制 | 第36页 |
4.3.4 质量诚信评价机制 | 第36-38页 |
4.3.5 工程质量保险机制 | 第38页 |
4.4 着力落实好五项工作 | 第38-42页 |
4.4.1 进一步健全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工程责任意识 | 第38-39页 |
4.4.2 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工程质量监管能力和水平 | 第39页 |
4.4.3 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提高监督管理效能 | 第39-40页 |
4.4.4 进一步突出监管工作重点,促进工程质量稳步提升 | 第40页 |
4.4.5 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规范各方主体质量行为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实施的对策建议 | 第42-62页 |
5.1 构建新形势下的监管体制 | 第42-47页 |
5.1.1 推行“六统一”的监督管理体制 | 第42页 |
5.1.2 推进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 | 第42-44页 |
5.1.3 建立现场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培训机制 | 第44页 |
5.1.4 实现工程质量投诉闭合监管机制 | 第44-47页 |
5.2 打造一支适应建设发展的高素质监管队伍 | 第47-54页 |
5.2.1 构建学习型的监督团队 | 第47-49页 |
5.2.2 建立监管人员的激励机制 | 第49-50页 |
5.2.3 完善和突出工程监督手段和重点 | 第50-52页 |
5.2.4 完善和拓展工程质量监督业务范围 | 第52页 |
5.2.5 加强监督站档案标准化管理 | 第52-54页 |
5.2.6 建立工程档案与市档案馆联动机制 | 第54页 |
5.3 构建各监管部门之间纵横联动的管理体系 | 第54-55页 |
5.3.1 加强市、区、镇(街)三级监管部门的联动 | 第54页 |
5.3.2 构建现场和市场监管执法的横向联动体系 | 第54-55页 |
5.4 着力完善建设市场环境 | 第55-62页 |
5.4.1 构筑西青建筑市场社会诚信制度 | 第55-57页 |
5.4.2 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信息平台 | 第57-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