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主体和客体以及流转范围 | 第12-15页 |
第三节 小产权房的含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现行法禁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 第16-22页 |
第一节 禁止流转的规定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禁止流转的原因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案例 | 第18-22页 |
一、禁止流转案 | 第18-19页 |
二、允许流转案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应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 第22-27页 |
第一节 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各种观点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 | 第23-27页 |
一、禁止流转违反物权平等保护法律原则 | 第23-24页 |
二、土地隐形流转市场大量存在屡禁不止 | 第24-25页 |
三、二元制土地制度造成国民不平等待遇 | 第25-26页 |
四、征收补偿标准不合理流转方式不公平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实现流转的基础和试点经验 | 第27-35页 |
第一节 实现流转的基础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试点的基本特点 | 第28-31页 |
第三节 试点的主要意义 | 第31-33页 |
第四节 试点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合作社模式的可行性 | 第35-42页 |
第一节 合作社模式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合作社模式理论和实践基础 | 第36-39页 |
一、集体所有权具法人属性 | 第36-38页 |
二、“农民集体”性质不明晰 | 第38页 |
三、“农民集体”缺乏代表人 | 第38-39页 |
四、村委会未履行代表人职责 | 第39页 |
第三节 合作社模式的优点 | 第39-42页 |
一、合作社模式的突出特点 | 第39-40页 |
二、合作社模式的预期效果 | 第40页 |
三、合作社模式与耕地保护不矛盾 | 第40-41页 |
四、合作社模式有利于所有权完善 | 第41-42页 |
第六章 实施合作社模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42-47页 |
第一节 明确法人地位制度 | 第42-43页 |
一、明确合作社法人地位 | 第42页 |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专业合作社内部制度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建立利益分配机制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落实相关管理措施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