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3 混凝土材料动态本构的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3 混凝土材料动态特性的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1.4 国内外混凝土结构及构件抗冲击研究现状 | 第21-30页 |
1.4.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1-29页 |
1.4.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30页 |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第2章 混凝土圆柱体试件落锤冲击试验研究 | 第32-48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混凝土圆柱体试件落锤冲击试验 | 第32-37页 |
2.2.1 试件制备 | 第32页 |
2.2.2 试验装置 | 第32-33页 |
2.2.3 测试方案 | 第33页 |
2.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2.3 PVDF 应力传感器设计、标定及其应用 | 第37-47页 |
2.3.1 PVDF 传感器设计 | 第39-40页 |
2.3.2 PVDF 应力传感器的动态标定 | 第40-42页 |
2.3.3 PVDF 应力传感器在混凝土圆柱体冲击试验中的应用 | 第42-47页 |
2.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混凝土圆柱体试件冲击试验显式有限元分析 | 第48-80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LS-DYNA 算法和本构模型 | 第48-62页 |
3.2.1 沙漏能 | 第48页 |
3.2.2 接触算法 | 第48-50页 |
3.2.3 LS-DYNA 采用的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50-62页 |
3.3 单元试验 | 第62-69页 |
3.3.1 单轴与多轴应力 | 第64-65页 |
3.3.2 体积扩张 | 第65-66页 |
3.3.3 循环加载 | 第66页 |
3.3.4 应变率效应 | 第66-68页 |
3.3.5 混凝土模型参数优化 | 第68-69页 |
3.4 混凝土圆柱体试件落锤冲击模拟分析 | 第69-79页 |
3.4.1 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69-70页 |
3.4.2 接触对定义与计算控制 | 第70页 |
3.4.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0-79页 |
3.5 小结 | 第79-80页 |
第4章 钢筋混凝土铰支约束梁静载试验与分析 | 第80-100页 |
4.1 引言 | 第80-81页 |
4.2 构件设计 | 第81-82页 |
4.3 静载试验 | 第82-91页 |
4.3.1 测试方法 | 第82-83页 |
4.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3-91页 |
4.4 静载试验的数值模拟 | 第91-99页 |
4.4.1 有限元模型 | 第91-95页 |
4.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95-99页 |
4.5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5章 钢筋混凝土铰支梁冲击试验与分析 | 第100-136页 |
5.1 引言 | 第100页 |
5.2 落锤冲击加载试验 | 第100-111页 |
5.2.1 加载方式 | 第100-101页 |
5.2.2 测试方法 | 第101-102页 |
5.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2-111页 |
5.3 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铰支梁有限元分析 | 第111-128页 |
5.3.1 有限元模型 | 第112-117页 |
5.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17-125页 |
5.3.3 扩展计算 | 第125-128页 |
5.4 非线性荷载-位移分析 | 第128-133页 |
5.4.1 等效单自由度模型 | 第128-129页 |
5.4.2 抗力滞回模型 | 第129-130页 |
5.4.3 损伤定义 | 第130-131页 |
5.4.4 方程求解 | 第131-133页 |
5.5 铰支约束梁抗冲击简化计算 | 第133-135页 |
5.6 小结 | 第135-13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0页 |